本文轉自:煙台日報
18萬粒大西洋鮭魚卵落戶煙台
煙台海關加強全過程監管服務,為企業進口通關提供便利
本報訊(YMG全媒體記者 王鴻雲 通訊員 林影 張博寧 王明亮 攝影報導)日前,自冰島進口的18萬粒大西洋鮭魚卵結束為期14天的隔離期,經青島海關所屬煙台海關檢疫合格后,即將投入人工繁育、科學研究等行業使用。
大西洋鮭,俗稱“三文魚”,是一種廣泛分佈在北大西洋及其流域的冷水性洄遊魚類,因其口感細膩、營養豐富、經濟價值高,被譽為“魚中至尊”“冰海之皇”。作為冷水性洄遊魚類,大西洋鮭魚棲息於溫度較低、水質潔淨的海域,對人工養殖要求較高。
“煙台廣袤的海域和綿延的海岸線蘊藏著豐富的淡水和海水資源,且地下海水溫度常年穩定在14℃—16℃,為大西洋鮭生長提供了良好生存環境。”國信東方(煙台)迴圈水養殖科技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陳娟介紹,魚卵從包裝好到進入孵化櫃前,周圍環境需要一直維持在0到4度,並確保供氧條件良好,一旦運輸時間過長、低溫供氧條件無法維持,孵化率就會大打折扣,將對企業造成不可估量的經濟損失。因此,受精卵在包裝后3天內必須及時送入孵化櫃,以確保魚卵的成活率。
為確保進口魚卵高效通關,推動大西洋鮭魚養殖項目在煙台順利進行,煙台海關加強全過程監管服務,從前期組織專家團隊對標國際先進標準指導企業建立隔離場,到進境水生動物檢疫審批手續辦理,再到進口魚卵進境轉運、入場消毒、貨物檢查、入孵化櫃等各環節的全程監管,確保各環節銜接順暢,為企業進口通關提供便利。
“魚卵屬於進境水生動物遺傳物種,容易攜帶各類動物疫病,風險較高。”煙台海關駐芝罘辦事處稽查一科副科長王明亮說,隔離檢疫期間,海關嚴格按照國門生物安全監測方案要求,對大西洋鮭魚卵進行取樣送檢監測,保障品質安全,助力行業健康發展。
“從我們向海關報備今年的進口計劃開始,海關就給予了持續關注和指導,進口各項環節高效順暢。按照目前的情況,這批魚卵孵化成活率可以達到97%以上。”陳娟介紹,企業今後計劃每年進口兩批魚卵,並逐步擴大產量,讓更多國內消費者可以品嘗到新鮮的國產三文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