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海鮮死了就不好吃了?揭秘挑選新鮮海鮮的絕佳技巧
更新于:2025-04-13 20:45:54

對於經常購買海鮮的朋友來說,都知道新鮮的海鮮在宰殺後即使只是放進冰箱一小段時間再烹飪,口感和味道都不如活的時候鮮美,肉質也失去了彈性。

這與豬牛羊肉的處理方式大相徑庭,後者往往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成熟”過程,肉質才會變得更加柔嫩多汁。這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來深入探討一下。

那麼鮮的海鮮

為啥死了就不好吃了?

要了解為何海鮮一旦死亡就不再美味,首先需要知道海鮮死後會發生哪些變化。

海鮮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不飽和脂肪酸,由於其生活環境是水中,因此體內往往攜帶大量細菌和其他微生物。可想而知,當海鮮死亡後,這些微生物失去了宿主免疫系統的抑製作用,在富含蛋白質和脂肪酸的環境中迅速繁殖,導致海鮮腐敗變質。

很快,海鮮體內的酶會開始分解蛋白質,使原本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氧化,產生各種帶有異味的物質,如醛類、酮類以及異丙基苯、苯乙烯、乙酸乙酯等其他揮發性物質;

肌紅蛋白被氧化為高鐵肌紅蛋白,使得原本粉紅的色澤變得灰暗;而細菌的快速繁殖還會導致海鮮表面出現黑色或灰色斑點;

因此,一旦海鮮死亡,肉質、氣味、顏色都會迅速變差,自然就不再美味了。

到這一步其實還好,只是不好吃而已。有些海鮮死後會釋放出對人體有害的毒素,這種情況更加危險。如金槍魚、鯖魚、沙丁魚中因為富含組氨酸,死後如果保存不當,在高溫環境下非常容易被細菌將組氨酸轉化為組胺。

組胺可以導致食物中毒,引起皮疹、頭痛、嘔吐、腹瀉甚至呼吸困難、昏迷等嚴重情況。因此,想要安全吃海鮮,在海鮮品種的選擇上就一定要謹慎,避免那些容易帶毒或產毒的種類。

海鮮的鮮,是雙刃劍?

新鮮的海鮮即使不加任何調料,只需白水煮過,就無比鮮甜,而且越新鮮的海鮮,這種鮮甜味越明顯。

海鮮的強烈鮮味主要來自於體內豐富的“呈鮮味氨基酸”。呈鮮味氨基酸是指一類具有特殊鮮味的氨基酸,如谷氨酸、天冬氨酸、苯丙氨酸、甘氨酸、酪氨酸等。其中谷氨酸的鈉鹽谷氨酸鈉,就是味精的主要成分。而海鮮中谷氨酸、天冬氨酸的含量普遍很高。

同時,海鮮中還有大量核苷酸,如一磷酸腺苷、肌苷酸、鳥苷酸、它們的存在可以成倍放大谷氨酸、天冬氨酸等呈鮮味氨基酸的味道,讓海鮮的鮮更上一層樓。此外,新鮮海鮮還帶有絲絲甜味,這主要來自肉質中的糖原和一些有輕微甜味的氨基酸,如甘氨酸、丙氨酸。

有研究表明,海水蝦蟹中谷氨酸、一磷酸肌苷二鈉、腺嘌呤核苷酸含量比淡水蝦蟹要高,這大概就是為什麼大家會覺得海鮮比河鮮更好吃的原因之一。

但這些鮮味物質似乎也是雙刃劍。當海鮮活著時,上述鮮味物質不斷產生和積累,讓海鮮“香到迷糊”;而海鮮一旦死去,它們就開始迅速分解,大大降低海鮮的可食用性:

·曾經給肉質帶來甜味的糖原也加速分解,釋放乳酸,使海鮮帶上腐敗的酸味;

·還有一種存在於海鮮中的物質叫做氧化三甲胺,它能為海鮮帶來鮮甜味,但海鮮死去後,它會很快分解併產生三甲胺、二甲胺,這兩種物質會給海鮮帶來強烈的腥味。

上述臭味、酸味、腥味混合在一起,會讓死去的海鮮令人聞之色變、退避三舍。

想吃新鮮海鮮

怎麼挑,怎麼儲存?

想要吃到新鮮的海鮮,最最方便的做法就是直接坐上漁船邊捕邊吃;退而求其次的方式是等在岸邊,採買漁船剛打撈上岸的海鮮。但如果不是生活在沿海地區,這些方式對現代人來說並不方便,我們只能去市場或超市採購。那麼以下技巧您一定用得上:

1、優選活海鮮。需要注意的是,在活海鮮中還需要注意觀察它們的行動和反應速度。可以用魚抄子輕輕觸碰,無論是魚蝦蟹還是貝類,行動速度較快、對外界刺激反應敏捷的,往往鮮活度更高。

2、看肉質。肉質緊致有彈性,觸手不粘膩,說明蛋白質未被分解,海鮮的新鮮程度更高。

3、掂重量。海鮮死後,蛋白質等營養物質被分解,會使海鮮的重量下降。因此,優選同等大小海鮮中那些更“壓手”的,往往更新鮮。

4、盡量不要買多,現買現吃最好。萬一買回家的海鮮一次吃不完,也可以分裝成小份,放入冰箱冷凍室儲存。這樣每次拿一份來解凍,可以避免反覆解凍-上凍對肉質造成的影響。

對了,最後說個省錢的方法:速凍海鮮比起新鮮海鮮來,營養幾乎沒有多大損失,新鮮度上也保持得較好。缺點在於海鮮含水量大,冷凍過程中會更容易產生冰晶,影響肉質彈性。但考慮到速凍海鮮方便儲存、價格也比鮮活海鮮便宜不少,還是值得推薦的。對於一些冷凍後口感影響不算太大的海鮮,如大蝦,就可以選擇冷凍的。

大家帶上這份挑選攻略去超市為家裡選海鮮吧,有備無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