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茶香益處,需謹記適量。濃茶雖有特殊口感,但過度飲用可能給身體帶來負擔,務必慎重!
一、老年人飲茶,宜淡不宜濃:浙江大學茶葉研究所所長王岳飛教授指出,茶葉中的咖啡鹼、茶氨酸與茶多酚是決定茶味的關鍵。若泡得過濃,不僅茶湯苦澀,色澤也深沉,這正是濃茶的特徵。長期沉溺於濃茶,不僅會影響鐵質吸收,多酚類還可能與鐵離子結合,形成難以溶解的沉澱物,妨礙人體對鐵的吸收。此外,頻繁飲用濃茶還可能傷害腸胃,引發頭痛、失眠、嘔吐等問題,甚至對骨骼造成損害。因此,河南省中醫養生保健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呂沛宛提醒老年朋友,飲茶養生應遵循“飯後少飲、清淡為佳、服藥期間避免、適量為宜、睡前禁飲、現泡現飲”的原則。同時,甲亢患者、缺鐵性貧血和營養不良者、高血壓及動脈硬化患者等特定群體,最好避免飲茶。
二、茶與白水,各有千秋:在日常生活中,白開水是最普遍的飲品,它無色無味,簡單純淨,有利於維持身體水分平衡,促進新陳代謝,對心臟健康有益,還能減少便秘、降低痛風風險,並有助於快速恢復健康。而茶的世界則更加豐富多彩,從綠茶到紅茶,再到烏龍茶、白茶和茉莉花茶,種類繁多。研究表明,長期飲茶者罹患癌症、心血管疾病、老年失智以及三高的風險相對較低。無論是偏愛清茶還是鍾情白水,關鍵在於適度飲用,找到適合自己的平衡點。
三、健康飲茶須知:湖北省武漢市東湖醫院中醫科陳紅副主任醫師強調,追求茶飲養生時應盡量避免濃茶,因其高含量的咖啡鹼可能引發不適癥狀,如頭痛、頭暈等;鞣酸過多則可能加劇便秘和增加患缺鐵性貧血的風險。同時,過熱的茶水也應避免,以免損傷食道,增加患癌幾率。建議飲茶溫度控制在65℃以下。再者,飯前飯後均不宜立即飲茶,以免影響消化或干擾營養吸收,最佳時機是飯後一小時。空腹時亦不宜飲茶,以防刺激胃部,產生不良後果。
四、因體質選茶,方能事半功倍:上海市周浦醫院腫瘤血液科周莉副主任醫師提示,面對琳琅滿目的茶葉品種,不同人群應當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宜的茶葉。例如,紅茶溫和,適合年長者,有助於促進消化和降低血脂血糖;綠茶性寒,適宜內熱體質人士,特別是那些需要提神醒腦的職業人群;黃茶可清熱解毒,適合易上火者;烏龍茶性質平和,多數人皆宜,具有降脂抗炎等多重功效;白茶溫涼,利於中老年人群;黑茶則有諸多保健作用,廣泛適宜各類人群。簡言之,依據個人體質和需求挑選茶葉,方能充分發揮其養生效能。
總之,無論您是茶的愛好者還是白水的忠實擁躉,適量飲用並遵循正確的方法才是關鍵。茶雖能帶來眾多益處,但切不可貪杯,尤其是避免濃茶帶來的潛在危害。而且,選擇與體質相匹配的茶葉品種,能讓茶的正面效應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