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濰坊日報
◥外地遊客前來“打卡”。
□本報記者 孫希明 文/圖
全村人喜歡種桃樹,且歷史由來已久;建於清末的老民房保存完好;老榆樹、老槐樹等數量眾多……日前,記者在昌樂縣喬官鎮土埠溝村採訪時發現,古樸典雅的風尚瀰漫在角角落落,驚艷了時光。
人間四月,芳菲正盛。與有的村莊不同的是,土埠溝村的芳菲主要源自村內村外的大小桃樹,或者說是村民源遠流長的“桃花緣”。村莊南部山地的一片桃林裡,村民吳戰愛正在桃花叢中勞作,她嫁到村裡數十年了,當初家家戶戶在房前屋後種桃樹,後來村裡大面積推廣種植,家家戶戶的田地里也種起桃樹。
“我們村最多的時候,桃樹林達到數百畝,漫山遍野,一到春天特別壯觀,前幾年還舉辦過桃花節,村內也以桃樹為主。”說到種桃樹的話題,村黨支部書記劉軍田特地把記者帶進村裡,只見村民的屋前屋后或者閑置宅基地上都種滿了桃樹。
村裡什麼時候開始種桃樹?對此村民們已經記不清,只是這個傳統保留了下來,還有諸多村莊記憶保持著鮮活度,其中位於村莊一隅,一處用玄武岩和青磚等建設的老民房古色古香,民房邊上有一口棄用的老水井,但上面的轆轀基本保持原貌。劉軍田回憶道:“這裡是村莊原址,後來隨著人口增長,村莊向外輻射,變成現在的模樣,但老水井和老民房一直保護得很好。”記者在附近還看到,老磨盤、老石碾等農具也被村裡保護起來,不但濃縮村莊歷史,而且吸引遊客前來體驗或觀賞。
土埠溝村的古樸典雅,還體現在一棵棵見證了滄海桑田依然枝繁葉茂的古樹上,榆樹、槐樹、柳樹等,大多有數百年歷史。“有的老樹可以賣高價的,但無論村集體還是村民都惜樹如玉,捨不得賣。”劉軍田告訴記者。
據劉軍田介紹,目前村民增收管道不再限於種桃樹,已日益多元化,有的村民針對外地遊客開辦“農家樂”,有的發展特色養殖,充分享受到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