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科技4月13日消息,據媒體報導,日前,全球最大“人造太陽”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磁體饋線採購包專案迎來關鍵節點,其最後一套校正場線圈內饋線部件在合肥竣工,並交付起運位於法國的ITER現場。
這標誌著ITER磁體饋線系統中所有超大部件的研製順利完成。
本次交付的校正場線圈內饋線共有9套,由直徑16米、高度3米的半環結構組成,整套部件製造耗時近6年。
更形象地說,聚變堆磁體可以視作ITER的“大骨架”,而磁體饋線則相當於穿連其中的“血管”。
磁體饋線系統為聚變堆磁體傳輸能量和冷卻介質、提供控制信號的反饋,在故障態下則作為磁體儲能的洩放通道,確保磁體能量的及時安全洩放,可以說是“人造太陽”的“生命線”。
本次交付的超大部件可以理解為通聯心臟的關鍵“血管”。
據瞭解,ITER項目是中國、歐盟、印度、日本、韓國、俄羅斯、美國7方共同參與建造的全世界最大“人造太陽”,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科研合作專案之一。
我國承擔了這一項目大約9%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