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九收到了一位讀者的來信:
“上個月體檢,我拿到了報告,看到甘油三酯那一欄顯示6.27mmol/L,醫生一臉嚴肅地說這指標超標太多了,得趕緊減脂降下來。不然心臟、血管都要受影響,可能誘發急性胰腺炎,甚至增加心梗風險。
我當時心裡‘咯噔’一下,滿腦子都是疑問:這甘油三酯咋就高了?我又該怎麼做才能把它降下來呢?帶著這些疑問,我開啟了降脂之旅。一個月後複查,甘油三酯居然降到了1.59mmol/L!”
她究竟是如何做到的?下面就給大家分享一下這位女士的經驗。
一、別不把甘油三酯當回事,高起來也要命!
單說甘油三酯可能很多人不瞭解是啥,不過說起血脂,大家應該就不陌生了,甘油三酯正是血脂的重要組成部分。
甘油三酯的生成一方面來源於脂肪含量高的食物,經過消化酶分解后經過腸道的吸收合成;另一方面就是人體肝臟及脂肪組織為供給自身能源需求自發生成的。
但是當甘油三酯含量過高就會成為動脈硬化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多項研究指出,甘油三酯長期含量過高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一項總數超過六萬人的對照研究,通過對比甘油三酯水準<1.02mmol/L、1.02mmol/L~1.66mmol/L和>1.66mmol/L的三組不同人群在11年隨訪表現,發現甘油三酯水準>1.66mmol/L的組比起<1.02mmol/L的組心梗風險要高59%,而且隨人體中甘油三酯的水準越高,心梗的累積發作風險也會隨之增加。
同時,高甘油三酯還是引發急性胰腺炎、脂肪肝、2型糖尿病的重要因素。研究發現,甘油三酯水準從11.29mmol/L升到22.58mmol/L時,急性胰腺炎的發病率也從5%提高到10%-20%。
那甘油三酯怎麼才算不正常?2007年《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中就有3個判定標準:
• 正常水準應<1.70mmol/L
• 邊緣性升高範圍在1.70-2.25mmol/L
• 高甘油三酯血症則是超過2.26mmol/L
後來,歐洲動脈粥樣硬化學會在共識中進一步給出標準:空腹狀態下甘油三酯<1.2mmol/L為理想狀態,≥1.2mmol/L時就要引起注意,此時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已經開始累積,而≥1.7mmol/L時,心血管疾病風險也會隨之升高。
二、體檢發現甘油三酯高,教你5招
1、揪出飲食中的“隱形殺手”
飲食結構是影響甘油三酯水準的重要變數,在血脂檢測前,由於甘油三酯對飲食攝入反應敏感,一般會建議避免攝入高油高糖的食物。可見甘油三酯水準受飲食影響的程度,所有採取必要的飲食調整措施是降低甘油三酯水準的重要一環。尤其是以下4種隱形的“甘油三酯大戶”,一定要少吃:
• 鹹鴨蛋
很多人以為鹹鴨蛋只是鹽分含量高,但實際上這種精製后的鴨蛋脂肪含量也很高,攝入過多不止會增加血脂負擔,還會影響血壓水準。
• 雞皮
鸡皮中含有大量的脂肪,屬於高甘油三酯食物,有實驗數據指出,每10克雞皮中就有一半是脂肪成分。
• 甜品
比如奶茶、蛋糕、霜淇淋等甜品中,糖分含量較高,攝入過多除了影響血糖水準,也會增加人體甘油三酯含量。
• 部分堅果
堅果中部分脂肪含量也很高,比如核桃、開心果等,而且堅果也是高熱量食物,攝入過多也增加血脂負擔,尤其是市面上混裝的堅果零食,雖然克數不多,但添加了不少糖分和植物油,也不建議多吃。
2、將運動變成一種習慣
運動過程中人體新陳代謝加速,同時大量的能量需求會加速脂肪燃燒,隨著血液迴圈增速,也會改善血液中的脂質代謝,降低血脂水準,但要注意的是,需要養成定期運動習慣,而且每次需持續30分鐘以上,保持中強度有氧運動為主,最好一周能堅持3-5次運動。
3、規律作息很重要
睡眠期間是身體進行自身修復的重要時刻,夜間規律作息可以讓肝臟及時代謝甘油三酯,內分泌系統也會減少激素分泌,抑制甘油三酯合成和分泌,降低可能的心腦血管疾病風險。建議晚上入睡時間不要超過11點,保證7個小時左右的睡眠時間即可。
4、戒煙戒酒刻不容緩
煙酒攝入是導致血管受損的重要誘因,吸煙會降低人體脂質代謝效率,增加血管負擔,而酒精的大量攝入會增加肝臟代謝負擔,影響對脂質代謝的作用,所以預防甘油三酯水準升高,戒煙戒酒刻不容緩。
5、合理藉助藥物
目前臨床針對血脂問題,常用藥有他汀類、貝特類等多種降脂藥,通過藥物手段針對性控制,也可以預防血脂水平進一步升高,其中貝特類藥物主要用於甘油三酯水準控制,建議上午服用,因為甘油三酯合成和分泌主要在白天,合理利用藥物也可以達到不錯的降血脂效果。
甘油三酯水平異常升高,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預警信號,除了必要的藥物干預,日常也要注意生活習慣的調整,尤其是飲食、運動、作息方面,避免可能引起血脂異常的不良習慣,才能更好的防控心血管疾病風險。
參考資料:
[1]《這個指標高,全身代謝都亂套!4 招教你降低→》.科普中國.2023-12-21.
[2]《血管健康日丨特別提醒:你的血管該減脂了!》 .健康時報.2024-05-18.
[3]《“甘油三酯”超過這個數值,相當於離心梗又近了一步》.生命時報.2023-03-10.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