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數人的印象當中,胃癌應是一類更“青睞”於中老年人的疾病,但實際上,胃癌作為臨床上消化道惡性腫瘤位列第一的疾病,能夠出現在任何年齡階段,近幾年來,35歲以下的青年人群與胃癌打上交道的例子不在少數。
隨著社會的發展,胃癌患者年輕化的趨勢也會越來越明顯。除此之外,青年胃癌患者的腫瘤學特性,還呈現出了明顯的惡性程度高以及發展進程快等特點,在臨床診治方面的難度,甚至要比中老年人患者更高。為何胃癌越來越年輕化呢?背後這4個原因,不容忽視。
1.易感染幽門螺桿菌
在2017年,世衛組織就已經將幽門螺桿菌定級為1級致癌物,一旦人體感染此病菌,患上胃癌的概率就會上升4-6倍不等,而消除體內的幽門螺桿菌后,患上胃癌的風險會下降39%。幽門螺桿菌的傳播途徑並不唯一,包括口口傳播以及糞口傳播,除了在日常生活中不注重衛生管理外,用餐的過程中不使用公筷,也會增加幽門螺桿菌的感染風險,所以,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應該積極推行分餐制,或者自覺使用公筷。除此之外,口腔、牙周等部位也同樣容易藏匿幽門螺桿菌,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保持口腔衛生。
2.飲食不健康,生活壓力大
對於絕大多數年輕人而言,除了有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外,往往還會承受較大的生活和工作壓力。相較於中老年人,年輕人的工作以及生活節奏會更快一些,以至於大多數人會長時間處於神經緊繃狀態,不少人甚至還會緊張到胃痛,出現程度不一的胃部疾病,而這也同樣會增加胃部病變的概率。
3.長期熬夜,睡眠不足
在長時間熬夜的情況下會導致機體缺乏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進而更容易與胃炎以及胃黏膜糜爛等病變打上交道,
如果這些疾病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那麼患癌的風險就會大大增加,而且大多數年輕人對此方面的重視程度都不高,在日常生活中也經常忽略身體健康檢查。
4.經常攝入過燙、重鹽的重口味食物
對於火鍋、麻辣燙等過燙的食物來說,長期攝入會對口腔、食管以及胃內黏膜等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如果在粘膜還未完全修復的情況下,再次承受燙傷,那麼反覆多次受損就容易導致粘膜淺表潰瘍,進而增加口腔粘膜炎症以及食管炎、萎縮性胃炎等疾病的發病率,久而久之,就容易促使粘膜發生質的變化,進而產生癌變。
而對於燒烤等重鹽重口味的食物來說,攝入量過多同樣會增加胃粘膜的負擔,增加胃部疾病的發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