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能吃芋頭嗎?為何說芋頭是天然胰島素?
更新于:2025-04-12 15:44:39

老楊是一名糖尿病患者,自他被確診后,除了吃藥,他還四處搜羅有助於降糖的各種食材,由於沒有多少科學依據,導致老楊的血糖起起伏伏,家裡人跟著擔驚受怕。這天他看短視頻有人推薦用芋頭做主食,吃完后不僅血糖不會升高,還有下降的可能。

老楊聽完躍躍欲試,也想吃點芋頭試試。

但他的老伴不同意,一直盯著他按時吃藥,老楊就偷偷摸摸買來芋頭吃,期待血糖能降下來,可一周過去了,複診時檢測血糖發現,老楊的血糖不僅沒有降,反而比平時更高了。

他十分迷茫,問醫生,不都說芋頭是天然胰島素嗎,自己吃了那麼多,咋還能導致血糖偏高呢?醫生聽完老楊的操作后也很無奈,他能理解糖尿病患者想擺脫病魔的決心,可毫無醫學研究支援的偏方,真的不要再亂用了,用芋頭來代替胰島素治療糖尿病,是不可能實現的。

作為一種餐桌上常見的根莖類食物,芋頭在我國的食用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老百姓運用智慧,將芋頭開發成了主食和蔬菜兩用。

特別是對於牙口不好的中老年人,芋頭軟糯好吃又入味,是非常合適的食物。而且不知從何時起,芋頭被冠予“天然胰島素”的稱號,但它真的有這麼神奇嗎?

一、芋頭是天然胰島素嗎?

將芋頭稱為天然胰島素,在目前的科學研究來看,沒有任何依據糖尿病的罪魁禍首就是胰島素分泌不足,無法分解人體吸收的葡萄糖,從而使血液中的糖類成分過高。

作為唯一能降血糖的激素,目前只能通過人體胰島b細胞分泌,無論是芋頭還是其他食物,都不存在類似胰島素的成分,所以將芋頭稱為天然胰島素並不嚴謹,更不能用芋頭代替胰島素。

不過芋頭屬於低升糖指數食物,升糖指數為48,相比其他紅薯、土豆等,對血糖的影響比較小。

雖然芋頭中澱粉的含量高,但有一種特殊的抗性澱粉,不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

當人們作為食物,吃進腹中后,澱粉酶無法完全將之分解,在胃腸道中佔據一定的體積,可以增強飽腹感,更不會完全轉化為葡萄糖,使血糖過分升高。

但這不代表糖尿病患者可以完全敞開了吃芋頭,芋頭中並非所有的澱粉都是抗性澱粉,另外一部分非抗性澱粉,還是會被澱粉為消化吸收,導致血糖的升高。

《中國食物成分表》中數據記錄顯示,每100克芋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是20克,這個百分比含量還是不低的,100克芋頭就相當於大半個饅頭。如果不加節制食用,完全依賴芋頭降糖,這是難以實現的。

不過芋頭的生長指數要比饅頭、米飯等精製碳水低,熱量也要低,同時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和粘多糖,飽腹感強,糖尿病患者可以適當搭配,將芋頭納入主食的食譜,可以控制體重和血糖

與米、面等精製碳水相比,芋頭營養成分更豐富,對人體的説明也更大。

芋頭中含有維生素C和B族維生素,可以補充人體所需的維生素;其中的粘液蛋白,還是構建人體免疫系統的必需品,通過吃芋頭,間接達到增強免疫力;芋頭還是鹼性食物,可以預防胃酸分泌過多,中和體內的酸性物質,達到體液的酸鹼平衡,維持人體的健康。

相比較饅頭、米飯、紅薯等,芋頭的營養價值高,熱量相對較少,對糖尿病患者而言,具有更高的性價比。可以適量吃,但不能將其視為胰島素的替代品,另外糖尿病患者在吃芋頭時烹飪方式也是有講究的,不可隨便亂吃。

二、糖尿病患者應該如何正確吃芋頭?

芋頭的營養價值高,但不代表任何烹飪方式對糖尿病患者都是健康無害的,只有正確的吃芋頭“姿勢”,才能將芋頭的健康營養最大化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食譜寶塔圖中,薯類每天攝入量維持在250~400克,如果將薯類作為主食,攝入量還要更低,每日不要超過100克。以一個芋頭的平均重量60~80克來算,作為主食每天吃芋頭的個數不應超過兩個。但是一般不建議長期將芋頭作為主食,代替精緻碳水,長期吃芋頭,雖然能夠控制熱量,但也有可能適得其反,造成人體對碳水的吸收不足,反而有礙於健康。

糖尿病患者在吃芋頭的同時,可以搭配豆製品、魚類等優質蛋白含量高或綠色蔬菜一起食用,這樣既能保證營養的全面均衡,還會減緩澱粉等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率。

芋頭的烹飪方式,無需過度烹飪,油炸或加糖與其他食物一起做成菜、零食,只需要最簡單的蒸煮即可。過度烹飪雖然增加了芋頭的口感,可即破壞芋頭中的營養物質,還會使人體額外吸收過多的糖、油脂等物質,不利於能量和血糖的控制

另外除非是胃腸道極差,否則不要把芋頭做成芋泥,這種烹飪方式會破壞芋頭中的膳食纖維,無法最大程度增加飽腹感,使其更好被吸收消化,不利於血糖的控制

在吃芋頭時,最好不要搭配這些食物:地瓜、柿子、玉米。紅薯、芋頭、玉米都是澱粉含量極高的食物,需要大量的澱粉酶進行消化,如果兩者一同服用,可能會增加胃腸道的負擔,消化不及時容易引發胃脹氣柿子中含有大量鞣酸,會與芋頭中的澱粉發生反應,不僅影響營養物質的吸收,嚴重者兩者發生化學反應,會在胃內形成結石。

特別提醒大家的一點是,芋頭屬於天南星科植物,這一家族普遍帶有毒性,很多中藥材在使用前都需要經過特殊的處理,比如半夏和附子,更不用說作為食材的芋頭了。

雖然經過幾千年的人工培育,芋頭中大部分毒素已經被淘汰掉,但如今仍然不乏有人在吃芋頭後,會出現口腔咽喉的刺痛,胃腸道噁心嘔吐,甚至是出現中樞神經抑製作用。

這是由於芋頭為了保護自身不被其他動物食用,在自身各部位產生了皂角甙和草酸鈣的結晶等物質,相比較芋頭的莖葉、花果等部位,作為塊莖,芋頭中的這些物質的含量已經相對較少了,可處理不好,依舊會“毒翻”人類。

皂角甙和生物鹼生食會刺激胃腸道,刺激中樞神經系統,導致一部分敏感的人,出現胃腸道反應,產生上腹部的不適。所以芋頭一定要徹底煮熟或蒸熟后再食用。

芋頭中的草酸鈣還會還會刺激接觸到的皮膚粘膜和組織,引發皮膚瘙癢、灼燒疼痛感,舌頭髮麻,這也是為何在芋頭收割和處理過程中,要避免直接接觸芋頭的汁液,必要時戴手套的原因。

芋頭在烹飪過程前進行充分浸泡,可以溶解一部分有毒物質生物鹼和皂角甙,再經過高溫烹煮後,草酸鈣也被破壞掉,這樣吃起來美味又安全。

芋頭挑選也是有技巧的,只有那些比較健康飽滿的個體,才能保存更久的時間,為人體提供更高的營養物質。購買時,選擇那些個頭較圓厚實,表面比較平整,而非呈長條狀的個體。新鮮成熟的芋頭表皮大部分呈現淡黃色,有些未覆蓋表皮裸露出粉色,不要選擇那些顏色過於鮮豔的,這種芋頭可能被藥物浸泡催熟過,營養大打折扣。

外界環境溫度不是太高時,芋頭放在陰涼通風處即可,保持乾燥避免發黴、暴曬,就能保存很長時間。如果存放於冰箱中,芋頭中的水分會逐漸消失,口感變差。因此,非必要,不用一次性購買太多。

芋頭的營養價值高,可並非人人能吃,有些群體,在遇到美味的芋頭時,要及時住嘴。

三、哪些人不適宜吃芋頭?

芋頭屬於澱粉含量高的食物,被吸收后為作為碳水化合物,為人體提供能量,對於嚴重糖尿病患者比較肥胖打算減肥的群體,要盡量避免芋頭的誘惑。

芋頭中膳食纖維和澱粉含量高,這兩種都是不容易消化的物質,吃多了容易引起積食,對於脾胃虛弱群體,也不宜多食,會加重胃的壅滯,出現胃脹、腹痛現象;對胃腸道存在濕熱,大便黏膩者來說,吃多芋頭,其中黏膩的汁液會加重濕邪之氣,加重不適感,所以,這部分人群,食用芋頭要格外注意量的把握

芋頭在煮熟后有黏膩的絲,這些物質的主要成分是黏液蛋白,是芋頭增強人體免疫力的特殊營養物質,可這種物質過於粘稠,吃多了不容易使痰液咳出。特別是近日患感冒咳嗽咳痰者,多吃芋頭有可能加重病情,所以上呼吸道疾病治療期間別多吃芋頭。

芋頭中的皂角甙雖然在完全煮熟后無毒,但對於患口腔潰瘍者來說,口腔黏膜本就脆弱,甚至還未癒合,吃芋頭會加重這一情況,所以患口腔潰瘍期間,也不要吃芋頭,有礙於病情恢復

總結:

芋頭中存在特殊的抗性澱粉,使其既能補充碳水化合物,又不容易吸收,因此可以加入糖尿病患者的食谱。但糖尿病人不要寄希望於芋頭是“天然胰島素”,可以用來維持血糖穩定,作為高澱粉食物,芋頭的熱量也是不低的,糖尿病患者要注意用量。

此外,芋頭的選擇和烹飪,也需要做好功課,芋頭營養價值高,但任何食物都做不到完美,有其優缺點,用正確的“姿勢”吃芋頭,才能保證其中的營養被吸收。

書目

1.《勸你吃芋頭的理由,1個就夠了!》新華網 2023.11.23

2.《芋頭堪稱“胰島素"?糖尿病患者經常吃可以降血糖?中醫揭秘:真相是…》武漢市蔡甸區中醫醫院 2023.11.10

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故事情節純屬虛構,意在科普健康知識,如有身體不適請線下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