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說實話,最近這的有點劇荒了,不管是央視還是平臺播出的電視劇,感覺都沒有什麼可看的,甚至覺得現在的電視劇基本都一樣。
但這部劇就不一樣了,它並不光給我們帶來了全新的武俠劇,劇中很多創新都很新穎,剛播幾個小事,熱度就破千萬了,不得不承認,武俠片又要出經典了……
-<融入創新>-
這部劇打破了傳統武俠的嚴肅氛圍,它不再是那種打打殺殺、恩怨情仇的老套路,而是注入了大量的喜劇元素,就像給一碗麻辣燙加了糖,本來一位會很奇怪,但意外地好吃。
它的敘事方式也很新穎,不再是按部就班地講故事,而是像變魔術一樣,總能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這種敘事方式,就像武林高手的絕招,看似平常,實則暗藏殺機。
這部劇開創了一種全新的類型,輕喜武俠,它既保留了武俠的江湖氣息,又加入了輕鬆幽默的現代元素,這種創新,就像給傳統武功帶來了新穎的看點。
說到創新,這部劇可真是讓人眼前一亮,要說最讓觀眾拍案叫絕的,莫過於劇中的算盤十三式了。
武功還能和算盤扯上關係?沒錯,就是這麼離譜!
這招式看起來像是在打算盤,實則暗含武學精髓,把傳統武俠的招式套路玩出了新花樣。
你以為這就夠新奇了,那你可太小看編劇的腦洞了,劇中處處都藏著現代梗,就像在一鍋老火靚湯里突然放進了薯片和可樂。
按理說這麼搭配應該是災難,但偏偏就讓人覺得特別帶勁兒,比如主角在打鬥時來一句你這麼說就不對了,立馬就能讓觀眾會心一笑。
劇中的臺詞設計堪稱神來之筆,導演借鑒了山東快書的說話方式,讓角色的對白像說相聲一樣抑揚頓挫……
-<表達方式>-
這種接地氣的表達方式,讓觀眾感覺特別親切,就像在茶館聽段子一樣,既解乏又過癮,再加上徐志勝的表演,確實讓人印象深刻。
傳統武俠劇的敘事方式,往往是恩怨分明、情節跌宕,但這部劇完全打破了這個套路,它像變戲法似的,把喜劇、武俠、情感糅合在一起,創造出一種全新的敘事風格。
就像把麻婆豆腐、糖醋裡脊和水煮魚的味道完美融合,既保留了各自的特色,又產生了意想不到的美味。
說實話,一開始我也擔心這種大胆的創新,會不會太過離經叛道,畢竟武俠劇是有它固有的美學和規則的。
每一個現代梗的植入,每一句詼諧臺詞的設計,都恰到好處地服務於劇情發展,就像一位武林高手,看似出招隨意,實則招招都是精心設計。
這部劇的演員陣容,簡直就是一場武林大會,新老演員齊聚一堂,各顯神通。
說到主演,可都是些熟面孔,男主徐志勝就不用說了,那一口地道的山東腔愣是把武俠劇演出了鄉土喜劇的味道。
配角陣容更是豪華,燒餅也是說相聲、玩脫口秀的一把好手,劇裡頭,徐志勝演的苟淩風是個富商之子,偏偏長了副兇神惡煞的面相。
他的人設就是一心想當大俠,結果陰差陽錯跟了個魔教高手做師父,更逗的是,師父還忽悠他說教的是正派武功,這不是把人往坑裡帶嗎?
下山之後,苟淩風才知道這江湖和想像中不太一樣,要當大俠,得先考個證,這不禁讓人想起現在找工作,什麼都得要個證書,這設定一出來,笑點就止不住了。
再說這劇裡的江湖,那叫一個與眾不同,往日里威風凜凜的武林門派,在這兒成了要搞KPI考核的單位,俠客們不再是什麼不食人間煙火的高人,而是為了生計東奔西走的打工人。
苟淩風因為長相太兇,走到哪兒都被當成壞人,無奈之下,這位武功高強的大俠居然還得琢磨著去醫美,這擱在傳統武俠劇裡,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兒。
-<演員即興發揮>-
演員們的即興發揮也是一絕,不管是大角色還是小角色,都給這部劇帶來了不少看點,特別是那些包袱的抖動,恰到好處,不顯刻意。
說實在的,這種把傳統武俠和現代元素結合的嘗試,還真挺新鮮,雖說不是什麼正經武俠劇,但這種接地氣的搞笑方式,反而讓人看得津津有味。
要說這劇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找准了觀眾的笑點,它既不是那種用力過猛的搞笑,也不是生硬的段子堆砌,而是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自然而然地融入了武俠的世界裡。
這不,才播出沒多久就衝上了平臺榜首,看來觀眾們也認可這種不走尋常路的武俠喜劇,這年頭,能把觀眾逗樂,讓人開心,也算是件功德無量的事兒了。
這部古裝喜劇可謂是集結了一眾脫口秀明星和相聲演員,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說起來,這種創新嘗試還真是讓人眼前一亮。
劇中的主角徐志勝可謂是這部劇的靈魂人物,他飾演的笑俠角色,一出場就讓人忍俊不禁,那炫目的劉海,兇悍中帶著幾分呆萌的表情,簡直就是喜劇天才的化身。
徐志勝的表演風格非常獨特,把江湖臺詞和脫口秀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看他在劇中時而正經八百地念著江湖臺詞,時而又突然來個挑眉或拖長音,仿佛在看一個穿越到古代的單口相聲演員。
除了徐志勝,劇中還有不少喜劇明星的加盟,比如呼蘭孟川飾演的百花俠,那個笑容猥瑣、邪魅狂狷的勁兒,簡直就是小毛賊的標配。
還有燒餅飾演的魔教高層,他那誇張的表演真是讓人笑得合不攏嘴,感覺更像是在看綜藝,非常搞怪。
最後,不得不承認,這部劇真是相當精彩,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經典名場面,也給關總帶來了不少創新,如果不爛尾的話,想必能給武俠劇帶來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