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花友都喜歡月季,花大色豔,品種多,開花頻繁,養在陽臺或庭院裡,確實賞心悅目。但問題來了,月季雖然好看,可買苗貴不說,有時候花市買回來的品種也不一定對口味,於是扡插就成了不少人擴繁的首選。
但說實話,月季扡插這事,聽起來簡單,真操作起來,不是枝條黑了,就是插了十幾根只活了一兩根,搞得人很沮喪。其實,月季並不是不能扡插成功,而是你可能忽略了一些關鍵的“小細節”。今天就來分享一個我自己常用的扡插小妙招,不用什麼複雜設備,也不需要激素,只靠一個思路,就能大大提升成活率。
很多人失敗的原因,都是水分沒控制好。不是濕度太大導致黑腐,就是太幹讓枝條發蔫。想讓月季快速生根,根本在於“保濕不積水”。我的做法是:用礦泉水瓶做“保濕罩”,再配合一次性紙杯,效果特別穩。
操作起來也不難,先準備幾個紙杯,底部戳幾個小孔透水。然後剪下健壯的月季枝條,保留最上面兩片小葉,其它全剪掉,底部斜剪,最好是在芽點下面一公分的位置下刀,這樣容易冒根。
接著,最關鍵的一步來了:不是直接插土,而是先讓枝條“喝水”。把剪好的枝條放在清水裡泡個一晚上,能恢復水分狀態,也能避免剛插入土中就乾枯。一夜過後,把枝條撈出來稍微晾一下水,再插進準備好的濕潤營養土裡。土不要太濕,捏一把成團但不出水為好。
插好后,找個礦泉水瓶剪掉瓶底,倒扣在紙杯上面,做個小型保濕棚。它的好處是既能保濕,又有透光性,關鍵是便宜還方便調整。記得每天揭開瓶蓋通風十分鐘,防止悶壞。放在室內光線明亮、通風的位置,千萬別放在直曬的地方,容易蒸熟。
大概7到10天,你能看到葉片開始變硬、顏色轉綠,就說明它已經在生根了。這個時候可以逐漸延長通風時間,等兩個星期後輕輕拔一下,感覺有點阻力,那就是已經長根了。再過個一周就可以把瓶子徹底拿掉,正常養護了。
當然,除了環境控制,還有一個常被忽略的點,就是“枝條選擇”。很多人喜歡扡插嫩枝,以為越嫩越好,其實恰恰相反。嫩枝含水多、不成熟,扡插后更容易黑腐。我一般挑那種半木質化、有點彈性但已經開始變硬的枝條,這種生根能力強,抗病性也好。太老的枝條反倒不容易發根,水分運輸也不夠活躍。
還有人問,要不要用生根粉?其實可用可不用,我自己用的經驗是,如果環境濕度、通風控制好,哪怕不用任何生根劑,也照樣能生根。而且用生根粉有時候容易掌握不好劑量,反而適得其反。真想用的,可以選那種天然的,比如蜂蜜水或者柳樹水,安全又溫和,適合新手。
再有一個細節是很多人忽視的——插土前土壤的“殺菌”處理。我自己一般會在土裡加點多菌靈,或者用高錳酸鉀溶液提前噴一遍,不用太濃,淡淡粉色就行。這一步能有效降低枝條黑腐的概率,尤其是梅雨季節,特別有用。
我自己從養月季以來,靠這個方法已經擴繁了二十多個品種,不光自己養,還送朋友。等到春秋季節花開一茬又一茬,看著滿院子都是自己“親手培育”的月季,成就感那叫一個高。
如果你也扡插老失敗,不妨試試看這個辦法。不費錢、不複雜,關鍵是看得見效果。哪怕是新手,只要操作得當,也能輕輕鬆鬆讓枝條快速生根,月季扡插,其實沒你想的那麼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