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神經科學家郭愛克院士去世,參會期間突發心臟驟停
更新于:2025-04-12 12:36:00

郭愛克院士治喪工作小組發佈訃告稱,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著名神經科學家和生物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郭愛克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4月10日14時18分在浙江杭州逝世,享年85歲。

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慧技術卓越創新中心方面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郭愛克近日在桐鄉參加學術會議期間,突然在浴室暈倒,在送往杭州浙大二院後,因心臟驟停救治無效去世。

學界對此感到震驚和悲痛。中國科學院神經所一位郭愛克生前的同事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郭院士人特別好,對於學術會議的邀請也總是有求必應。”

郭愛克曾先後在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慧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等機構工作。他長期致力於神經科學前沿探索,在學習記憶、注意抉擇及神經計算與控制等腦認知領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創性成果。

郭愛克還引領了在“基因-腦-行為”框架下系統解析智力本質的研究,推動了空間亞磁環境影響腦認知功能的探索,促進了我國神經行為學、集群仿生學和微觀神經聯結組等多項智慧交叉領域的佈局與建設。

2020年至2025年,郭愛克受聘上海大學腦-智科學院士工作站和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認知與智慧科學院士工作站。他還是國家“97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專案及中國科學院“先導專項”等重大國家科研專案的首席科學家,為推動我國神經科學研究的前瞻性、戰略性佈局作出了奠基性貢獻。

在2017年的一場“探索者”創新大會上,郭愛克曾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人類大腦是一個演化的過程,人腦不可複製,這是生命和非生命的本質區別。”

他認同達爾文所說的“演化和選擇創造了生命世界的多樣性”,同時相信“大腦的可塑性與自然的演化和選擇之間有驚人的相似性,適用於所有生命和智慧系統的各個層次”。

他還表示,有很多具有天才特徵大腦的內在運動機制,也許可以藉助計算機和人工智慧來複製。比如某些人在繪畫、音樂等方面特別具有天賦,這些人並沒有經過嚴格的專業訓練,如果能夠集成這種天才特徵的大腦,來塑造一個全新的完美的大腦,這種可能性值得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