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分宜:水位下降 明代萬年橋出水露真容
更新于:2025-04-11 21:42:19

  央視網消息 連日來,隨著江西省新余市分宜縣鈐陽湖水位持續下降,江西省現存最早的多孔石拱古橋,明代古橋——萬年橋浮出水面,露出真容。

  鈐陽湖宛如一面巨大的鏡子,平靜而澄澈,將天空、山巒、夕陽以及那古樸的石橋統統納入懷中。微風拂過,湖面泛起絲絲漣漪,倒影便隨之蕩漾開來,仿佛一幅寫意的水墨畫,美得令人心醉神迷。

  “很早就聽朋友說這裡有一座流傳了幾百年的萬年橋,今天特地開了兩個多小時的車過來,到了現場感覺非常的震撼,這裡的風景非常的好,環山抱水,夕陽西下,感覺不虛此行。”遊客丁彧潔說道。

  萬年橋修建於明朝嘉靖年間,距今已有460多年的歷史,橋身全長384米,11個孔洞,寬7.68米,十座橋墩皆由上千枚岩石壘砌而成,橋身用青石砌成,橋面由大青石板鋪面,寬闊平整,橋身造有獸首浮雕,橋下用青石拼搭而成的石拱門,是江西省現存最早的多孔石拱古橋。萬年橋過去是分宜古城通往南方的重要通道,20世紀50年代修建江口水庫時,萬年橋與分宜古城一起沉入了湖底。因其難得“露面”和獨特的歷史意義,每年到這個季節,都會吸引大量遊客慕名而來。

  “看到這座沉寂在湖底這麼多年的一座古橋,我覺得它這種厚重感和滄桑感撲面而來,它在浪花拍打下依舊保存得完好,尤其在橋上面有一株小樹的生長。我希望通過我的鏡頭分享給更多的人,讓大家關注分宜的古橋,能夠引起更多的人對文物保護的關注。”遊客何佳豪表示。(總台記者 敖剛 陳小准)

來源: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