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控股2024年淨利增長59%,曾被質疑“窮得只剩一棟樓”
更新于:2025-04-11 13:56:49

老牌國貨“蓮花味精”所屬公司蓮花控股2024年實現逆襲增長。淨利潤同比增長59.12%,達2.07億元,營業收入突破26.59億元。2025年第一季度預計凈利潤繼續高增長,增幅超100%。

前不久,蓮花控股曾被質疑“窮得只剩一棟大樓了”,隨後蓮花控股迅速闢謠。然而,蓮花控股此前的確曾因經營不善、健康謠言等因素經歷破產危機。

在2019年破產重整後,蓮花控股不斷迎來新發展,隨著“國潮熱”重回大眾視野,業績攀升。不僅如此,2023年更是入局算力領域欲發展第二曲線,不過業內人士認為,蓮花控股算力業務面臨訂單波動、回款放緩等問題,能否憑藉雙主業實現持續增長仍有待觀察。

淨利潤增長近六成

近期,蓮花控股發佈業績快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26.5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6.55%;利潤總額2.8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66.7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0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9.12%。

報告期內,公司經營業績增長的原因主要系公司堅持“品牌復興戰略”,持續優化行銷網路佈局,推進產品渠道升級,鞏固並擴大調味品主營業務競爭優勢。2024年,公司國內市場調味品銷量和銷售收入實現較大幅度增長,新零售業務與國際貿易業務增幅更為顯著。蓮花作為味精行業家庭消費第一品牌,市場佔有率和品牌認知度同比明顯提升。

公司持續推進體制機制改革,通過實施《2023年股票期權與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與《2024年股票期權與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進一步激發了組織的活力和動力,調動了員工積極性,增強了公司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公司通過費用標準化和管控流程優化,實現費用效益的系統提升;同時持續加強成本精細化管控,降本增效,提升公司的整體盈利水準。

對於凈利潤的大幅增長,蓮花控股稱其銷售規模上升,營業收入增長,新零售業務和算力業務銷售收入漲幅明顯;持續深化改革,運營效率得到提升;降本增效,產品獲利率增加。

值得關注的是,蓮花健康一季度仍延續良好的業績態勢,實現當期公司歸母凈利潤約在1億元至1.2億元之間,較去年同期增加5077.67萬元至7077.67萬元,同比增長103.16%至143.79%。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同樣在1億元至1.2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增加5134.77萬元至7134.77萬元,同比增長105.54%至146.65%。公司解釋稱,首季利潤大幅增長,也是因為堅持品牌復興戰略,優化行銷網路佈局,產品銷量增加,以及降本增效取得成效。

被質疑“窮得只剩一棟辦公樓”

今年3月,短視頻平臺曾流傳關於蓮花控股的不實消息,聲稱公司瀕臨破產,僅剩一棟辦公樓維持運營,甚至出現“老闆兒子含淚直播僅1人觀看”等誇張內容。這些謠言迅速引發輿論關注並登上熱搜。對於這一情況,蓮花控股迅速回應:“我們現在挺好的,公司很火爆,那些都是博眼球的謠言。”

事實上,蓮花控股此前的確曾因經營不善、健康謠言等因素經歷破產危機。資料顯示,蓮花控股前身是1983年9月成立的周口地區味精廠,其憑藉生產的“蓮花味精”以“原料成本僅2000元/噸、售價高達2萬元/噸”的暴利模式,推動蓮花味精(蓮花控股曾用名)迅速崛起,1998年登陸A股成為“中國味精第一股”時,其市佔率已達43.4%。

但隨著彼時的味精市場競爭激烈、伴隨著蓮花味精經營不善、股東挪用資金、“味精致癌”的偽科學謠言流傳,導致連續虧損。2003年蓮花控股迎來上市后的首度虧損,至2014年,其凈利潤已從巔峰期的1.91億元縮水至2386萬元。

2014年,“哈佛博士”夏建統入主後,企業更名“蓮花健康”,押注“大健康”和“智慧農業”,但被質疑為缺乏可行性的“面子工程”。更致命的是,夏建統通過股權質押、違規擔保等手段掏空企業,2019年負債高達18.54億元,資產無法覆蓋債務,最終被法院裁定重整。彼時廠區停產、土地變賣,僅剩蓮花大道18號辦公樓維持運轉,品牌聲譽跌至冰點。同年,債權人國厚資產通過系列重整計劃化解債務,國厚資產創始人李厚文成為新實控人,而彼時的“蓮花味精”早已大不如前。

轉機出現在2023年,隨著視頻博主對“味精致癌”的科普及“國貨潮”機遇,沉寂多年的“蓮花味精”意外翻紅,公司業績更是大幅增長。財報顯示,2023年蓮花控股實現營收21.01億元,同比增長24.23%;實現歸母凈利潤1.30億元,同比增長181.26%。

入局算力迎來“第二春”?

值得關注的是,除主業復甦外,2023年,重整后的蓮花控股還通過設立蓮花科創子公司,斥資近7億元採購英偉達H800算力伺服器,探索第二增長曲線。目前已經部署7個智算中心,覆蓋深圳、廣州等地。業務涵蓋裸金屬服務、雲存儲等。儘管上交所曾質疑其與調味品主業的協同性,但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算力業務已貢獻超5570萬元收入。

但這一業務也存在不小的困境。根據蓮花控股2025年披露的多份算力業務進展公告,多筆此前與不同客戶簽訂的算力租賃訂單終止,也有部分業務未交付。不僅如此,公告顯示,蓮花控股算力服務業務回款較慢,1月、2月、3月分別回款3280萬元、675萬元、273萬元。

此外,蓮花控股2024年11月曾披露,因算力晶片供應短缺,決定終止6.93億元的GPU伺服器採購合同。除上述終止的採購合同,蓮花控股2024年8月與AVI公司簽訂的64台GPU伺服器採購合同,截至目前仍未交付。

對於蓮花控股的雙主業發展,業內也有不同的觀點。有分析師指出,蓮花控股布局算力業務尋求新增長點,但這一技術密集型領域存在較大風險。雖然該業務已實現盈利,但設備交付能力不足、業績持續性存疑等問題仍需警惕。公司需確保具備足夠的資源支撐和戰略規劃。

上海至匯戰略營銷諮詢機構首席顧問張戟認為,蓮花控股應聚焦調味品行業,而非同時拓展調味品和算力業務。他指出,蓮花控股在調味品行業的增長主要依賴於近兩年食品安全輿論對味精的短期紅利,而其品類結構較為單一,需要明確未來在調味品領域的第二增長曲線並提前佈局以實現持續增長。

對於未來發展和算力進展,4月10日,新京報記者致電蓮花控股證券部門,相關人員表示,只接受投資者熱線,不回復相關採訪。

新京報記者 劉歡

編輯 唐崢

校對 穆祥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