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傷韌甲的重做,幾乎宣告著另一個“反甲時代”的到來,目前已經有許多英雄開始考慮這件裝備了,且並不只限於坦克英雄。
事實上,每個英雄都有適配的裝備,而裝備本身也會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今的反傷韌甲比上賽季強很多,但限制也更多了一些,還達不到巔峰時期“全民反甲”的適配性。
此前跟大家聊過前排和刺客的適配性,本文來說說反傷韌甲的使用條件,以及不適配的英雄。
①吃到任何傷害都能反彈,且會以真傷的方式回敬對手。
②反彈傷害是受到的40%傷害,且不受免傷、防禦、格擋、弱化等效果影響。
③和以前一樣,打在護盾上是無法觸發裝備效果的。
④和其他主動裝備衝突(輔助裝除外),只能二選一。
⑤距離越近反彈傷害越高,所以主動接近目標貼臉的英雄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喜歡中程、遠端輸出,且會持續拉開身位拉扯的英雄不合適。
⑥太脆的英雄,活不過三秒的情況下反傷韌甲意義不大,因為反彈傷害都打不滿,也沒起到保命的作用。
所以根據以上的特性,可以篩掉許多英雄。
這類英雄和⑤⑥條衝突,自身需要主動避險,而不是主動貼臉求打,相反,他們吃到的傷害越低,越利於自身的安全,哪怕是被懟臉輸出,我認為出更好的防具,或者生存裝備的收益也更高。
反傷韌甲屬於“同歸於盡”類的裝備,而射手哪怕換掉了刺客,最終於團隊而言也是虧的。
最典型的就是張飛、狂鐵、劉邦,雖然護盾不能常駐,但反傷韌甲也只有三秒的時間,你能保證三秒內自己穩住不開盾,還是永遠等到自己護盾沒有之後才會開反彈技能呢?能否保證吃到一輪傷害,護盾消失後,敵人還有輸出的能力?
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放棄,換成其他更有意義的裝備,當然此時有人要說不祥徵兆,這件裝備只要挨打(沒有護盾時)就有debuff效果,所以失去護盾的瞬間,或者生成之前,它都能第一時間產生作用,論觸發條件,兩者無法相提並論。
至於呂布、夏侯惇這種,其實也是可以考慮出的,因為他們的護盾屬於頻繁但厚度不高的那種,很容易被打破,所以反傷韌甲的效果還是能作用到敵人身上。
純凈蒼穹,血魔之怒這都是通用型的主動裝備,前者具備更高的輸出,冷卻以及免傷效果,和反傷韌甲的作用剛好相反,一個是“自爆流”大家一起死,一個是純免傷你打不動我,重點其實更多的在於10%的冷卻,對於戰刺來說非常重要。
不過有些英雄可以克服這個問題,像瀾,貼身輸出的特性很適配反傷韌甲,而缺失的冷卻可以用藍buff來補充,或者如娜可露露,原本純凈蒼穹就不是她的核心裝,換成反傷韌甲沒有任何壓力。
血魔之怒大都適配的是坦度較高的英雄,不過卻並非是某些英雄的必備裝備,血魔之怒永遠都有替代品,比如霸者重裝。
因此,如果滿足了其他的條件,比如需要近身,且有持續貼臉的能力,當然還是能出的。
舉個例子,劉禪開著反甲進場,卻哐哐砸下去好幾個控制技能,3秒的持續時間里,有兩秒敵人都飄在天上,這時候反傷韌甲的存在意義還有嗎?
這個裝備的存在價值就是挨打,因為只有挨打了才能用血換血,如此一來,射手面對穿著反傷韌甲的坦克,有可能就是傷敵一千自損一千五。
所以像項羽、蘇烈、廉頗這種,可能就不會那麼好用,當然也只是相對而言,技能間隔使用也合理,但有可能放完控制后自己已經瀕死了。
分享幾個適配性比較強的英雄,大家可以參考,如果你不知道自己常玩的英雄是否適配,對照著上邊六條過一遍就明白了,裝備這東西並不是只有能出和不能出,只是每個英雄出完的作用有差距而已。
典韋、鎧、程咬金、哪吒、娜可露露、曹操、瀾、司空震、白起、亞瑟、豬八戒、蒙恬、趙雲、暗信、姬小滿、宮本武藏、元流坦克、莊周、夢奇等(沒考慮主動衝突的情況下)。
有遺漏,歡迎補充。
那麼你覺得反傷韌甲稱其為S39最強防具合理嗎?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