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20年研究:多吃含類黃酮的食物,或有助遠離老年失智症
更新于:2025-04-11 06:09:16

“這是我唯一的老爸,也是疼愛我的老爸,我怎麼能忍心不管不顧呢?”

醫院的長廊裡,楊先生帶著老年失智的父親前來複診。

他也記不清從什麼時候開始,父親就變了:記性變差,焦躁不安,動不動就開始發脾氣......

他只記得許久前家裡的沙發上,父親紅著眼睛對自己說:“我好像變得和之前不一樣了,變沒用了。”

從小到大,母親早逝,頂天立地的父親獨自拉扯著他長大,唯一害怕的就是自己成為兒子的“負擔”。現在,是他照顧像變回小孩一樣的老爸了。

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慢性腦部疾病,或許只有患者家屬才能真正體會到嚴重性。

雖然疾病是隨機的,但有研究發現吃飯和老年失智的關係,從中了解有助於友友們更好預防。

一、吃飯會影響大腦?吃不好的人更易得老年失智

很多老年人在上了年紀之後,不怕腿腳不好,就怕患上老年失智,怕自己會慢慢忘了親近的人,活得沒有尊嚴。

更為可怕的是一旦得了老年失智就無法逆轉,也沒有辦法根治。而最新研究表明,老年失智可能和長期營養不良有關。

月初,北京天壇醫院研究團隊在國際期刊《營養前沿》上發表了一項研究。該研究對266名平均年齡65歲的老年人進行了分析。

通過對比發現,罹患失智症的受試者平均臂圍、腰圍以及小腿圍都更低,且BMI值也更低。營養評估方面,失智症的受試者也明顯更差。

對此,研究人員認為營養不良很可能會增加老年人患阿爾茲海默症的風險,而患上阿爾茲海默症後又會進一步加劇營養不良,二者會形成惡性循環。

這是因為身體營養攝入不足時將無法滿足大腦對能量的需求,進而導致大腦提前衰老,也會更早出現功能退化,最終演變成失智症。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醫師周洪蓮提醒,老年人出現皮下脂肪減少、肌肉質量減輕、功能狀態減弱以及體重減輕等癥狀時,都可能是營養不良的表現,要提高警惕。

二、老年失智禍根被揪出,或與3個吃飯習慣有關

我國65歲以上老者老年失智患病率為5.56%,預計到2050年,患者將超過4000萬。

然而,目前卻缺乏有效治療老年失智的方法,只能通過減少可能的危險因素來預防,特別是我們平常的飲食習慣,更得好好注意,避免下面3個。

1.長期吃素

長期素食會缺乏身體所需的維生素B12,而長期缺乏維生素B12會讓體內紅細胞變得脆弱,給神經細胞帶來較大的損傷,容易增加老年失智的發生風險。

2.吃得太鹹

攝入高鹽的食物會讓腦內的一氧化氮含量下降,而一氧化氮對擴張腦血管十分重要。一旦其含量下降,會讓腦內的供血減少,一些代謝廢棄物就無法及時排出,其中就包括tau蛋白。而tau蛋白大量蓄積,與阿爾茲海默症的發生之間存在直接關係。

除此之外,高鹽飲食還會增加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心腦血管疾病也是誘發老年失智的獨立危險因素。

3.不吃早餐

《日本健康社會服務人類科學雜誌》上一項針對525名年齡>65歲老年人長達6年的研究指出,不吃早餐的受試者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是其他受試者的4倍。

三、20年研究發現,這類食物有助於預防老年失智

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曾在《Neurology》發表過一項研究,該研究涉及7萬7千多名中老年人,時間跨度長達20年。最終發現:攝入更多類黃酮有助於預防老年失智。

具體來看,飲食內黃酮類物質攝入最高組相較於最低組,認知功能下降的風險降低了19%。

該現象在年齡<50歲的人群身上更為顯著,也就是說越早增加黃酮類物質的攝入,越有助於降低認知功能下降的風險。

類黃酮是人體無法自主合成的物質,主要是通過食物來獲取,在蔬果、茶葉、豆製品內含量較高,日常該怎麼補充呢?

1.多吃深色蔬果

顏色越深的蔬菜內類黃酮的含量也越高,所以選擇蔬菜時可優先選擇深綠色、紅色、橘紅色的,如西藍花、番茄、胡蘿蔔、紫甘藍等。

2.帶皮吃

類黃酮主要存在於食物的果皮內,在吃蘋果、黃瓜等食物時,建議洗乾淨后直接帶皮一起吃。

3.按時令搭配著吃

類黃酮屬於活性成分,在新鮮的食物內含量更為豐富。建議日常選擇食物要按照不同季節、時令去吃,盡量選擇當季的食物。

老年失智對於老年朋友的影響非常之大,一定要引起重視,多多觀察老年人的身體表現,一旦發現異常要及時就醫。

參考資料:

[1]《“會吃”的人生病更少,醫生提醒:好好吃飯或比吃藥更重要!》.健康時報 2024-04-17

[2]《這個壞習慣很多人都有,卻會增加老年失智風險!一個小動作,幫你健腦防失智》.我是大醫生官微 2022-10-15

[3]《「類黃酮」被科學家認證“長壽物質”!這幾種食物含量最高》.生命時報 2023-05-27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美食路
美食路
2025-04-17 04:2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