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乙肝病毒攜帶者人數下降近40%
更新于:2025-04-11 02:12:21

4月10日,記者從重慶市預防醫學會主辦的重慶市2025年病毒性肝炎防控與預防接種策略研討會上瞭解到,我國乙肝病毒攜帶者人數下降了近40%。專家提醒,不管年齡大小,高危人群均應進行相關篩查。

本次研討會以“科學防控、精準施策、邁向消除”為主題,據重慶市預防醫學會秘書長孫軍介紹,病毒性肝炎是全球公共衛生的重要挑戰之一。世界衛生組織提出“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危害”的目標以來,我國始終以高度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推進相關工作。過去10年,通過新生兒乙肝疫苗全程接種、高危人群免疫強化、血液安全管控和抗病毒治療普及,我國乙肝病毒攜帶者人數下降了近40%,5歲以下兒童乙肝感染率降至1%以下。

▲孫軍

“這些成就凝聚了無數科研人員、疾控人員、臨床醫生和基層工作者的智慧與汗水,是全社會共同努力的成果。”孫軍說,但病毒性肝炎的挑戰依然嚴峻。當前,我國仍有約700萬慢性乙肝患者需要規範治療,丙肝的篩查和治療覆蓋率尚未完全達標,公眾對肝炎還存在誤解等,需要全社會的參與與支援。

研討會上,山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醫師康殿民帶來題為《消除肝炎目標及我國的防治策略》的報告,他稱,乙肝病毒是肝癌的罪魁禍首,我國約85%以上的肝癌患者攜帶乙肝病毒。“乙肝表面抗原陽性,就意味著感染乙肝病毒。”康殿民說,總的來說,近年來,乙肝表面抗原陽性率在明顯下降,但30歲以上人群仍然是高感染群體;2020年,高達40.2%的陽性者不知道自己感染了乙肝。

▲康殿民

他特別提到,由於乙肝疫苗普種,我國5歲以下兒童乙肝慢性感染率從1992年的10%下降至1%,然而,每12個成人中就有1個人感染慢性乙肝。

“高危人群尤其要重視篩查,對於成人從未接種者/未全程接種或接種史不詳者,建議接種疫苗,且接種前不需篩查。”康殿民建議道。

重慶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計劃免疫規劃所副所長徐佳薇在解讀《2022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時介紹,乙肝病毒主要是通過母嬰、血液(包括皮膚和黏膜微小創傷)和性接觸傳播,但不會通過呼吸道和消化道進行傳播,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接觸,如在同一辦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計算機等)、握手、擁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廳用餐和共用廁所等,只要沒有血液暴露的接觸,乙肝病毒就不會傳播。

▲徐佳薇

“乙肝和丙肝對患者帶來了較嚴重的疾病負擔,”徐佳薇告訴記者,感染乙肝或丙肝后,如果不及時進行抗病毒治療,病情很有可能進展為肝纖維化、肝硬化甚至發展到肝癌。

在我國肝硬化和肝細胞癌患者中,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比例分別為77%和84% ,肝硬化和肝細胞癌是慢性乙肝和丙肝感染者的主要死因。

徐佳薇表示,接種乙肝疫苗是預防乙肝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法。乙肝疫苗的標準接種程式為0-1-6月,即在接種第一劑次后的1個月和6個月後分別進行第二和第三劑次接種。

重慶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計劃免疫規劃所科長韓真明帶來報告《甲肝的流行病學與防控策略》,韓真明表示,甲肝主要經消化道傳播(糞口途徑傳播),2024年,全國甲肝發病數為14325例,“甲肝在我國呈散發狀態,接種疫苗是預防甲肝最經濟有效的方法。”

▲韓真明

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特需門診主任楊清毅在報告《特殊人群-甲乙肝疫苗接種》中,講解了特殊健康人群接種甲乙肝疫苗的具體方案。對特殊健康人群來說,滅活甲肝疫苗更安全。與會專家、一線疾控工作人員還就相關課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楊清毅

新聞多一點:

不論年齡大小,高危人群均應進行相關篩查

高危人群:

感染者母親的子女

感染者配偶或家庭共同生活人員

職業暴露,如醫務人員(解剖老師)、從事血製品、理髮師、美容或健美、垃圾處理等

易發生外傷者:

強對抗的運動員、消防人員、員警等

易發生乙肝暴露的病人:

血液透析、器官(骨)移植或計劃器官移植、糖尿病等

免疫功能低下者:

HTV、化療、免疫抑制治療等

慢性肝病患者:

如果感染乙肝,加重病情,重型肝炎,如慢性丙型肝炎、酒精性肝硬化等

特殊行業或特殊嗜好:

吸毒、同性戀等

收容或勞教人員,以及管理人員

(受訪者供圖)

全省常住人口6539萬人
全省常住人口6539萬人
2025-03-26 14:16:51
在線人數再創新高!
在線人數再創新高!
2025-04-13 14:5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