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城市古代非常繁榮發達,而現代已經沒落?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更新于:2025-04-13 09:03:10

安條克。塞琉古王國在敘利亞的四座大城,安條克、塞琉西亞、阿帕米亞、勞迪西亞,除了最後一個以外,另外三座全部沒落。這裡只說一下安條克。

在塞琉古被龐培征服之後,安條克在羅馬統治之下繼續擔任敘利亞首府,甚至比之前在希臘人的統治之下更加奪目。安條克連接著兩河流域和地中海,而且西北和東南兩個方向都是山,只有山間一條河谷伸向西南方的大海。得益於這個地理優勢,安條克是整個東方最重要的交通樞紐。

按照斯特拉波的記載,安條克分為四個部分,塞琉古的王宮也位於這裡,“論安條克的面積與實力,都與亞歷山大港、底格裡斯河畔的塞琉西亞不相上下。”在安條克的下游,達芙妮、塞琉西亞這兩座衛星城市坐落在安條克與大海之間。

安條克在羅馬治下有不少名人待過。哈德良曾經就是敘利亞總督,將圖拉真的遺體帶回安條克並舉行葬禮。後來,哈德良在123、129這兩年再度巡遊至安條克。後來的戴克里先與伽列里烏斯也來安條克駐紮,安條克成為抗擊波斯的前沿指揮所。尤里安在362年在安條克暫住,安條克為他的東征大軍提供糧食,因此產生過糧荒。

安條克雖然在羅馬的統治之下擁有崇高的地位,但是也同樣多災多難。整個土耳其都在地震帶上,所以安條克在歷史上自然經歷過多次地震。

圖拉真在降伏亞美尼亞之後,於115年暫時返回安條克駐紮下來,準備來年討伐帕提亞。但是就在這一年12月13日,安條克發生地震。這場地震經過現代學者測算,大概是7.5級。震中就在奧倫特斯河谷,幾乎就與安條克重合。不僅安條克被毀,阿帕米亞、達芙妮也遭到嚴重破壞,凱撒利亞海港Maritima也被摧毀。安條克人口銳減,許多社區成為廢墟,執政官Marcus Pedo Vergilianus也在地震中遇難。

卡西烏斯在第LXVIII卷記錄道,“當時首先出現了地聲,緊接著是地震。有大片土地連帶著上面的建築物被抬高,樹木和人被拋向空中。人們要麼被困在廢墟中餓死,要麼被瓦礫砸死。受輕傷的圖拉真從他房間的窗戶逃脫,然後皇帝在一位巨人的指引之下,去往競技場避難。”

現代人在安條克發掘出了不少羅馬時期的馬賽克鑲嵌畫,但是這些馬賽克幾乎全都是二世紀及以後的。可見115年這場地震對安條克的損害之嚴重,全城毀滅無存,新安條克基本是在圖拉真末期與哈德良時期完全新建的。六世紀安條克歷史學家約翰·馬拉拉斯 (JohnMalalas) 說,圖拉真讓雕刻家Eutychides在劇院豎立女神Tyche的紀念碑,來紀念安條克的重建。

安條克的劫難遠遠沒有結束。458年,地震再次襲擊安條克,讓剛遭受匈奴劫掠的帝國財政雪上加霜。而在約翰·馬拉拉斯生活的六世紀,安條克遇到了更加強烈而頻繁的地震。

526年5月,安條克發生強烈地震。普洛柯比烏斯在《戰爭史·波斯·二》中記載,大部分建築物倒塌,有30萬人在地震中遇難。馬拉拉斯的數據稍微好一些,遇難者為25萬人。地震又引發火災,大火席捲全城。這一串災害對安條克造成了嚴重破壞,“除了大教堂沒有倒下以外,其餘大多數建築全被上帝的憤怒夷為平地”。緊接著又是盜匪橫行,以及遺體腐爛造成的瘟疫傳播。

僅僅30個月之後,也就是528年,地震再次降臨安條克,震了一個小時。之前526年那次地震中倖存下來的建築,以及剛剛新建的建築全部被摧毀。這次遇難者數量減少,大約為4000-5000人。但這不是因為地震烈度低,而是因為城市人口基數已經銳減了。換句話說,526年的地震已經造成了全城絕大多數人口遇難。

在地震之後,戰爭又降臨到了安條克。由於羅馬帝國對北非與義大利的收復,庫思老一世深感憂慮。再加上羅馬與波斯再次圍繞亞美尼亞展開爭端,庫思老在540年率軍入侵羅馬帝國,佔領貝羅埃亞(阿勒坡)等地,抵達安條克。

在此之前,老查撥款3000-4000磅黃金重建安條克。但是庫思老在攻破安條克之後血洗全城,並且毫不留情地把兩次重建的成果付之一炬。安條克在短短14年之內,被夷為平地了三次。安條克的倖存者被擄走到兩河流域,庫思老仿照安條克,在兩河流域新建了一座“更好的庫思老的安條克”,帶有競技場和公共浴場,將俘虜安置在那裡。

安條克在588年10月再次地震,埃瓦格裡烏斯記載有6萬人遇難,“大部分建築倒了,地基被掀了起來,大教堂附近所有建築被夷為平地,聖母教堂的中央柱廊奇迹倖存。一些教堂嚴重受損,公共浴場也是如此。”

這可以看出城市人口明顯降低。從埃瓦格裡烏斯的記載來看,這次地震的烈度不低,但是遇難者數量(6萬)遠少於526年那次(30萬)。這是因為羅馬人學會抗震技術了嗎?當然不可能,唯一的原因是,安條克的城市人口已經明顯萎縮了。588年距離540年那次戰亂已經過去了48年,但是居民數量卻基本沒有恢復,這都是地震以及次生災害造成的影響。財產受損又引起了通貨膨脹,日用銅幣的購買力下降,災區居民的生活雪上加霜。

在六世紀,安條克遇到的地震少說有五次,造成的破壞程度不一。下面的表格是六世紀東地中海地震清單,這還不是全部。

在頻繁的天災人禍之中,安條克或者說整個敘利亞的世俗公共建築,到查士丁二世之後就幾乎沒什麼新建專案了,其他地區的世俗公共建築也在沒完沒了的自然災害中停滯。安條克的城市建造水準江河日下,大教堂的穹頂都要用木頭支撐。個人認為六世紀是整個羅馬建築史的分水嶺,一場又一場的地震為古典時代緩緩敲響了喪鐘。

安條克遇到的兵災也不只有540年那一次。573年,波斯大軍再次兵臨城下。福卡斯在位時期,安條克再度淪陷於波斯之手。最後一位長期駐紮在安條克的皇帝是希拉克略,但是他卻目睹了古典時代的最後一抹落日。

從此之後,奇里乞亞與敘利亞北部成為羅馬帝國與阿拉伯拉鋸紛爭的前線,敘利亞的中心也從安條克轉移到了大馬士革,安條克再也沒有受到過在帝國全盛時期那樣的重視,像哈德良時期那樣大力重建、擁有數十萬人口的輝煌更是不復存在。直到今天,安塔基亞都只是土耳其邊境一座人口只有5.8萬的小城——甚至還不如588年的人口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