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導演共同完成了這部驚心動魄的電影!
更新于:2025-04-11 02:03:46

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報導,全球有6.4億童婚女孩,童婚發生率最高的國家集中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女孩們像商品和牲畜一樣被交易,以維持傳統部落和家族的穩定。許多女孩在分娩時死亡,但她們的死亡秘而不宣,就這樣消失在集體的沉默中。

今年北京國際電影節“天壇獎”主競賽單元入圍影片《納維》,選擇用影像的力量為這些童婚女孩發聲。鏡頭聚焦肯亞北部的圖爾卡納地區,13歲的女孩納維成績優異,天資過人,對未來有著美好的憧憬。

納維渴望去首都內羅畢繼續讀書,但她的父親卻將她嫁給了一個素未謀面的成年男人,以換取大量牲畜,改善家裡的生活。

“六十隻綿羊,八隻駱駝,一百隻山羊,這就是我。”影片開場的獨白點出納維的“商品價值”,牲畜在前,“我”在後,這就是傳統習俗下女孩們的宿命。

故事的靈感源於編劇米爾卡·切羅蒂奇的真實經歷,她在圖爾卡納長大,在這裡,四分之一的女孩在未成年時結婚——包括她的姐姐。“她夢想成為一名飛行員,但最終還是過上了不屬於自己的生活,一種由父母和丈夫設計好的生活,這些都是我想改變的。”

《納維》用非常直白的方式表達對童婚習俗的反抗,也揭示出由生存環境所導致的集體沉默。

圖爾卡納地區實行一夫多妻制和父系繼承制,納維的三個母親無法反抗丈夫的意願,雖然明知納維有著極高的天賦,也理解她的痛苦,但仍然選擇為她披上嫁衣,個人意志在傳統習俗面前蕩然無存。

全家只有納維的哥哥喬爾支援她逃跑,就這一點而言,影片也有意通過新世代的新思想來衝破傳統陋習。

值得注意的是,納維作為整個故事的核心,影片通過大量特寫鏡頭來表現她的心理活動:畢業成績拿到全縣第一時的開心激動,暢想美好未來時眼神中的光亮,得知無法與命運抗爭時的絕望,逃跑後給同齡人講課時的自信,決定回去拯救妹妹時的堅定……

扮演納維的15歲女孩蜜雪兒·雷姆亞·伊肯尼以天才般的細膩表演帶領觀眾進入納維的內心世界,她也憑藉此片獲得了非洲電影學院獎最佳青年演員獎。

與編劇米爾卡一樣,蜜雪兒也在圖爾卡納長大,她的許多同學都因為“被出嫁”而輟學,她從這些真實經歷中汲取表演靈感,也希望通過《納維》的故事讓更多人看到千千萬萬擁有夢想的女孩。

影片由四位年輕導演共同執導,這樣的配置幾乎只出現在分段式電影和紀錄片領域,在故事片製作中並不多見。

四位導演有著不同的生活背景和相同的創作目標——用最簡單、最直白的形式讓更多人看到《納維》。也許,每多一個人被《納維》感動,就會多一個女孩擺脫童婚的宿命。

天壇獎入圍影片更多內容

再次“審判”,她為何親手殺死了孩子?

何以為家,這部震撼佳作帶給我巨大共鳴!

染谷將太領銜,一部獻給電影院的迷影簡史

這部“通靈”電影,是對女性的最佳讚歌

Like

Share

Popular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