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眠蓬萊”碾玉峽
更新于:2025-04-11 01:13:53

汪向軍文/圖

碾玉峽一景。

碾玉峽又稱玉龍峽,位於距安徽省桐城市區六里許的龍眠山中,古人稱此地為“龍眠蓬萊”。碾玉峽長61米,峽谷窄狹,兩邊峭崖陡起,白石峽底呈魚脊形,兩邊有深溝,狀若“碾槽”。水流入碾,撞擊噴射,飛珠濺玉,滾跌而下,溢出扇面形狹口,平緩懸流,歸於溪谷。我極喜歡這個碾字,換成跳或者撞,甚至別的動詞,都不如這個碾妥帖。我曾去過碾玉峽多次,但在一個雨天,我決定再去碾玉峽,去聽聽玉被碾碎的聲音。

沿著雨天水位上漲的龍眠河向山裡進發,車過頌嘉嶺,滿眼綠色,仿佛進入鬱鬱蔥蔥的綠國,草木腥氣混合著山中的清新空氣,在搖下車窗的瞬間,快速游過來,讓你渾身通透;偶爾一兩聲鳥鳴,讓山更顯得幽靜。左手邊的頌嘉湖上漂浮著一層美麗的霧氣,宛如瑤台仙境。

在綠國中行駛不大會兒,遠遠就聽見巨大的轟響。把車停好,我小心地穿行在4月的灌木叢中。蓬勃而起的雜樹枝條覆蓋在台階上擋住去路,還有小時候在鄉下塘埂邊上看到的光茅,稍不留神,它就給裸露的皮膚劃上一道口子。眼前的山林被雨浣洗得愈發養眼,突然我聽見隆隆的碾玉聲,越來越近,彷彿天籟。

在碾玉聲中,我停下來默讀左手崖邊上的碑刻,碑上所刻的是清桐城派代表作家劉大櫆的《游碾玉峽記》。儘管此時我只有一人,身邊也沒有酒,但卻彷彿如攜著美酒、呼朋喚友同遊的劉大櫆一樣,沉醉於此,忘記歸路了。

在崖口有一亭,沒有名字。我徑直走進亭子向上觀望,只見一道飛流似一條白龍從深山中游來,經谷口pillow雲隈,從空中滾跌在碾槽中。那飛出來的水花,彷彿是古人贈予我的玉塊。這飛泉給了明代思想家方以智“坐集千古”的靈感,在峽谷左邊的廖一峰,是他曾經讀書的地方。

在隆隆的水聲中,我已經融化成峽谷里的精靈,守護著這“龍眠蓬萊”。雨天,我聆聽著這首水和石頭撞擊出的清音,把柔韌而透明的靈魂也放在這石槽中,然後,著一襲青衣歸來。

深紮根才能真創新
深紮根才能真創新
2025-03-26 06:0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