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油年糕,快涼了?
更新于:2025-04-10 23:47:01

“現烤黃油年糕,熱食外酥里糯,涼食軟韌Q彈”……

寫滿上述內容的標識,繞著一家“瀘溪河桃酥”的櫥櫃貼了一整圈,收銀台也被壘成一長條的黃油年糕盒圍著。

以至於有不少人把這家以桃酥為主打的點心店,誤認為是新開的黃油年糕專賣店。而類似的場景,正在幾乎所有的烘焙店、點心店上演。

工作日下午,北京北投新奧購物中心瀘溪河門店,顧客正在購買黃油年糕 JeanW攝

據有意思報告統計,光北京就有十多家連鎖品牌上新黃油年糕,包括瀘溪河、鮑師傅、稻香村、好利來等,似乎不賣黃油年糕,都不好意思跟客人打招呼。

毫無疑問,2025年的烘焙黑馬,非黃油年糕莫屬。

回看曾經的頂流麵包,有的靠顏值,好出片;有的憑料足,層次豐富。相似的是價格,動輒幾十元,化身“刺客”。

但黃油年糕卻是個例外,長得似乎過於樸素,價格也便宜了不少,所以怎麼就火了?

更重要的是,網紅烘焙的流量密碼,變了嗎?

一夜爆火?

黃油年糕並非橫空出世。

流覽社交媒體,“首創”黃油年糕的似乎是江蘇南通的一家烘焙工作室。該店主理人稱,2017年他從愛好烘焙的朋友那裡獲得配方,小試牛刀。

到2023年,這家店的大師傅又將傳統法式甜品可露麗的配方改良,以糯米粉替代部分麵粉,並加入大量黃油,反覆運算出兼具酥脆外殼與軟糯內心的“黃油年糕”。

不過這款新品當時並未引發太大的市場關注,更像默默種下火種。

2024年下半年,第一把火開始在私人烘焙店和發燒友們間燃起。有13年經驗的烘焙師馬琳清楚地記得,那時她就不斷在多個平臺上刷到自製討論。去年10月,她也在小紅書上分享了自創的複刻配方和做法。

小紅書使用者@馬琳malin分享的黃油年糕複刻指南(已獲授權)

這股圈內風潮很快受到有著敏銳商業嗅覺的廠家和品牌的關注。2025年2月,瀘溪河打響連鎖品牌黃油年糕滬上“第一槍”。

彼時正是吃年糕的傳統時節,冬季天氣寒冷,而黃油年糕多為門店現烤現賣,熱爐糕點給人溫暖感,一經上市迅速收穫消費者喜愛。

連鎖品牌們紛紛聞風跟進。短短幾周,東更道、鮑師傅、好利來、稻香村、南洋大師傅等,都把黃油年糕擺在顯眼的櫥櫃位置。

各大商家在同一時間,集中行銷同一款產品,在無形中形成合力,最終促使黃油年糕加速出圈。

顧客正在長沙鮑師傅糕點(國慶街)排隊購買黃油年糕 JeanW攝

進入3月,黃油年糕迎來全面爆發,幾乎所有叫得上名字的連鎖烘焙品牌都上新了這款流量單品,生怕錯過了這波熱度,丟失市場份額。部分地區的盒馬、大潤發等商超也趕上了熱鬧。

濟南本土糕點品牌東更道不久前剛剛打出“售出1000000個黃油年糕”的海報,稱品牌消費者已吃出的黃油年糕可疊出“6座珠穆朗瑪峰”;瀘溪河則打出“黃油年糕上市52天熱銷超3000萬個”的標語。

隨著連鎖品牌相繼入場,價格也被迅速打下來。黃油年糕在江浙一帶剛出現時,價格曾是一盒30多元。現在一盒6個普遍集中在10—20元區間,單個均價1—3元,團購價格還能更低。

親民的價格,多品牌的選擇,讓年輕人輕鬆享受集郵式快樂,也讓黃油年糕這個品類無須投入巨額廣告便能完成市場教育,甚至反向推動了品牌研發。不到一個月,黃油年糕已不斷進化出芋泥、紅棗、龍井、栗子等新口味。

新的出圈邏輯?

要出圈,首先得夠驚喜。

蘇州稻香村集團副總經理、行銷中心總經理周立源向有意思報告分析,黃油年糕的爆發反映了消費者對“糯嘰嘰”口感的偏愛,以及烘焙界中西融合的創新趨勢。

黃油是中國消費者最常接觸的西點原料,20世紀末21世紀初,烘焙文化在中國興起,便開始被創造性運用。而年糕在中國已有2000多年歷史,是春節、冬至等節慶的象徵性食物,寓意“年年高升”。

這兩種此前八竿子打不著的食材,相互融合后卻給人巨大驚喜。有不少朋友剛咬下第一口,就想起了某種似曾相識的味道:

東北的朋友吃到了沒餡的奶香味煎黏豆包,武漢的朋友嘗著像涼了的歡喜坨,上海的朋友則想起了脆皮版麻薯,另有天南海北的朋友覺得是沒撒芝麻的麻團、沒餡的油炸包、油饃、炸糖糕……

“糯嘰嘰、艮啾啾”是當下烘焙界最流行的口味,也是刻在中國人基因里的喜愛。不論南北東西,從過年必吃的湯圓、元宵、年糕,到地方特色的黏豆包、驢打滾、糍粑、甜粿,以及這兩年流行的麻薯、青團……讓國人成癮的口感都離不開“糯”。

驚喜之餘,黃油年糕又足夠大眾、接地氣。

作為企鵝吃喝指南的麵包榜單編輯,夏珩時常關注烘焙界動態。她發現,雖然每個烘焙爆款在走紅前都有一段時間的潛伏期,但黃油年糕的走紅速度明顯快不少,觸達的人群範圍也更大。

在髒臟包、雪山乳酪包流行的時代,消費者更追求顏值。要的是視覺上的出片感或反差感,同時料要足,看上去就滿足。比如髒臟包就全是巧克力,而雪山乳酪包就是在一個大麵包裡面塞滿了乳酪,再裹奶粉和撒水果。到了鹼水吐司,商家們開始“卷”技術,消費者逐漸更追求口感和原料的高品質。

但黃油年糕似乎與這些都不大一樣。

製作簡單、口感差異小、價格親民或許是黃油年糕比曾經的“頂流”面包更快出圈的原因。

小紅書使用者@馬琳malin自製的黃油年糕(已獲授權)

在烘焙師馬琳眼裡,黃油年糕的製作難度頂多算是入門級,小白也能輕鬆上手。黃油、牛奶、雞蛋、糯米粉、蘇打粉和糖,原料全是附近超市可以輕鬆買到的。自製過程也簡單,混好粉,依次加入牛奶、蛋液,再攪一攪、過篩、灌裝模具,最後放入烤箱。

夏珩也發現,除了製作簡單,價格便宜,黃油年糕在傳播上也有不同。雖然網紅麵包都離不開社交媒體的推波助瀾,依賴網友參與式傳播,但過去的“頂流”更多被當成社交貨幣、獨特的身分標籤、朋友圈炫耀的“資本”。

而到了黃油年糕,網友自發評測、吐槽和複刻分享都構成流量密碼,形成“全民共創”的傳播效應。

打不破的網紅魔咒?

烘焙界從不缺新寵,不過神奇的是,黃油年糕火的是產品本身而非單個品牌。

縱觀烘焙界曾經的頂流,都與某個品牌形成了強綁定關係。比如髒髒包的鼻祖OUR Bakery,提到肉鬆小貝會想到鮑師傅,麻薯就離不開虎頭局和墨茉點心局。而到了黃油年糕,至今還未有哪個連鎖品牌宣稱自己是“第一”。

北京朝陽好利來(小營北路店)把黃油烤年糕放在進門處的顯眼位置。JeanW攝

“或許正是因為黃油年糕的門檻太低,口感上拉不開差距。”某烘焙品牌資深從業者金立(化名)告訴有意思報告,對黃油年糕來說,只要保證原料品質和操作手法正確,各大門店的出品口感相差不過20%。

事實上,這一輪大大小小的烘焙店能快速推出黃油年糕,跟上游預拌粉技術進步有關。

金立向有意思報告證實,去年12月就有一家來自江蘇的黃油年糕預拌粉生產企業找到他,當時這家企業已經向多家連鎖品牌上門推廣新產品。

“極簡配方”降低了黃油年糕的供應鏈複雜度,便於門店大量複製。反觀歐包、鹼水吐司、恰巴塔等,由於製作工序更複雜,口感也更容易產生差異。

足夠大眾、容易複製,成就了黃油年糕的爆火,但如同硬幣的另一面,同質化也是烘焙行業的一大痛點。

事實上,近幾周以來,黃油年糕很快出現了低價競爭、因甜度及熱量較高而引起熱議等問題,這個新晉的億元級爆品,很快就站上了多維分化的十字路口。

從大環境看,烘焙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據窄門餐眼數據,截至2024年11月12日,全國麵包烘焙門店總數超34萬家,近一年新增9.2萬家,閉店超9.1萬家。“高開高閉”的背後,是我們與西方國家在烘焙需求上的截然不同。

在西方國家,麵包類多為主食,而在我國更多被當成點心。因此,即便烘焙市場滲透率不斷提高,但我國消費者依舊以嘗鮮和體驗為主。

“網紅單品生命週期一般只有6—8個月。”金立認為,黃油年糕終將告別流量。鑒於消費者對年糕的節慶需求,未來黃油年糕或將成為常規品類,更多進入商超或私家廚房。

而對烘焙門店來說,重要的不是能紅多久,而是能否借流量單品,積攢人氣,加快動銷,提高剛需品類銷量,讓生意好起來。

“烘焙就是這樣,生意越好,動銷越快,東西就越新鮮好吃。”金立說。

作者:JeanW

編輯:餘源

值班編輯:賈詩卉

有意思報告視頻

推薦閱讀

誰在買盒馬16.9元一片的麵包?

Like

Share

Popular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