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蔥香肉餅,您可得聽我細細道來。這事兒得從我那口老鐵鍋說起——這鍋可不是普通的鍋,得是我姥姥那口有故事的鍋。那會兒,她在國營食堂裡掄大勺,退休以後非得把食堂淘汰的32釐米大鑄鐵鍋扛回家。您可別看這鍋歲數大,它的功力可不小,尤其是去年拆遷時,翻出來一看,鍋底的油垢都能刮下來炒個菜——您可能覺得髒,其實我告訴你,這鍋烙出的肉餅香味兒足夠讓連流浪貓都撲過來爭著成家。
要烙這肉餅,我得先給您說說面兒的事兒。您可得注意,溫水得是那種手指一插進去,既不燙也不涼的溫度。前些日子我閨女拿溫度計量了,說水溫45度。按照我個人的經驗嘛,把水杯貼臉上試溫就行了,您別真貼臉,別燙了——就是那種能感覺到的溫熱就好。麵團揉起來得稍微軟一點,您醒麵時用個海碗扣住,這碗可是我姥當年專門和麵的工具,碗底的磕口現在還可以當量杯使呢。
接下來,您可得注意我說的這三步。第一步是包餅的手法。揪面劑的時候,千萬別用刀切,要虎口一掐,劑子大小得均勻。我剛開始學的時候,劑子有大有小,烙出來的餅形狀就像七星瓢蟲一樣不規則。擀面皮也別追求圓形,橢圓形的皮兒更能包住肉餡,邊緣留出一指寬。這個手法,簡直就像我姥當年偷食堂豬油的動作一樣快且利索。
第二步是擀皮,不要追求圓,橢圓的形狀能包更多肉,而且這邊角留寬點,烙出來就會更香。記住,餡兒包得好不好,直接決定著這餅能不能“炸鍋”。第三步,翻面時的時機最重要。您得盯著餅邊兒看,看到油泡冒出來,像螞蟻搬家一樣,從餅邊兒往外滾,差不多這時用鍋鏟撩起來瞄一眼。話說上個月我戴著新買的近視眼鏡在烙餅,結果把焦糖色看成了糊黑色,直接把餅翻成了炭烤效果。那回我家狗看到那黑餅直接就躲起來——去年它叼了一塊黑餅啃了兩天,牙齒都黑了。
現在,我這蔥香肉餅已經成了社區里的“明星”了。物業找我談了三回,說有人舉報我的油煙香味兒影響他們工作。昨天做餅時,樓上的鋼琴老師直接把窗戶伸下來個竹籃,吊著樂譜當功能表。這事兒倒是挺有意思的。最搞笑的是,外賣小哥上次取餐時,看我烙餅好奇得不行,竟然偷摸學我翻餅,結果把自己的手機掉進鍋里了,最後賠了他三個餅才沒遭投訴。
不過,做多了吃不完也不用擔心,別放冰箱裡,直接用油紙包好,放米缸裡。第二天用餅鐺熱一下,比新烙的還要脆。去年冬天我就用這招囤了二十個餅,雪下得特別大,門都封住了。我和鄰居換了兩根蘿蔔一棵白菜,三天沒出門,餅的香氣頂了大雪。
另外要說的是,做完餅后,鍋底粘了渣子不要用鋼絲球擦。倒點溫水泡著,撒點鹽粒,等第二天再清洗。這招是我從樓下收廢品的大姐那兒學來的。她說鐵鍋得“順脾氣”養,像對待人一樣。要我說,做這個蔥香肉餅,不僅是為吃飯,更是和街坊鄰里之間的一種情感紐帶。有一次,我就用做餅的機會,從六樓的老太太那兒套來了她家秘製的醬黃瓜的方子。您猜怎麼著?我家那位吃著那黃瓜,連著醬汁都能吃下兩碗飯呢!真是香得不能再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