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福建衛生報
泉州市成功實施全省首例兒童經支氣管鏡氣管內矽酮支架置入術
兩個多月男嬰 植入“呼吸支架” 闖過生死關
張鴻鵬 何毓慧 黃麗紋
前不久,在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出生僅兩個多月的男嬰陽陽(化名)已經可以自主呼吸,各項生命體征平穩,不久后可以出院。陽陽剛出生時因先天性食管閉鎖繼發重度氣管軟化,每時每刻都要依賴呼吸機維持生命。3月23日,泉州市婦幼保健院·泉州市兒童醫院聯合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多學科協作,完成經支氣管鏡氣管內矽酮支架置入術,為陽陽撐開呼吸之門。該手術系全省首例。
兩個多月前,陽陽在安溪當地醫院足月降生,家人為之欣喜之時,一場突如其來的挑戰悄然降臨。陽陽剛出生就反覆嘔吐,當地醫院懷疑是先天性食管閉鎖。陽陽出生第二天便轉診到泉州市兒童醫院,經檢查確診。
經手術,醫生成功把陽陽的食管與胃連接並和氣管離斷,但他隨之面臨新的生命考驗。該院新生兒科主任醫師吳聯強介紹,術后給予陽陽呼吸支援、術后護理等治療,但陽陽出現呼吸困難。術后1個月,陽陽被診斷為先天性食管閉鎖繼發氣管軟化。
陽陽因氣管嚴重軟化,只能一直躺著,借助呼吸機通氣,把氣管軟化位置“撐開”才能呼吸。看著寶寶受罪,父母內心焦急又心疼。
日前,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兒科呼吸團隊入駐兒童醫院,孟繁崢教授兒科呼吸團隊與兒童醫院深度合作,以提升兒童呼吸科診療技術水準。在對陽陽做了進一步檢查后,經多學科會診,醫院決定為其實行經支氣管鏡氣管內矽酮支架置入術。
“孩子是支氣管重度軟化,保守治療短期難以恢復自主呼吸,對他的生長髮育造成影響。”該院兒童呼吸科主任醫師鄭敬陽介紹,臨床上重症氣管支氣管軟化的治療方法包括保守治療、氣管切開、氣管內支架置入等。矽酮支架易於取出或更換,適合嬰幼兒生長髮育需求。此前國內首例兒童氣道內矽酮支架置入術曾在吉林大學第一醫院順利實行。目前全國已經開展兒童經支氣管鏡氣管內矽酮支架置入術的醫療機構不超過五家,技術難度較高,在福建省尚無先例。
3月23日,泉州市婦幼保健院·泉州市兒童醫院聯合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在呼吸內科、新生兒科、麻醉科等多學科協作下,通過硬質支氣管鏡聯合可彎曲支氣管鏡建立推送通道,醫生經過嚴密測量、密切配合,將2釐米長的矽酮支架順利精準置入陽陽的氣道軟化部位。
術后,陽陽軟化的氣管恢復了正常的形狀,終於可以撤離呼吸機。“孩子如能繼續維持良好的自主呼吸,術后護理治療兩周就可以順利出院。”鄭敬陽表示。
(張鴻鵬 何毓慧 黃麗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