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奧運會乒乓球金牌增至6表,中國隊金牌+1難點在哪
更新于:2025-04-10 14:05:32

巴黎奧運會,中國隊男團奪冠。

北京時間4月10日淩晨,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簡稱:國際奧會)執行委員會決定,在2028年洛杉磯奧運會新增乒乓球混合團體專案,同時男、女雙打將取代男、女團體,重新成為奧運會乒乓球比賽專案。

屆時,洛杉磯奧運會乒乓球比賽將設置男子單打、女子單打、男子雙打、女子雙打、混合雙打以及混合團體專案。

這是乒乓球自1988年進入奧運會舞台以來,首次增加至六表金牌。對於實力強勁的國乒而言,洛杉磯奧運會又將多出一個沖金點。如何在洛杉磯奧運會包攬乒乓球的六枚金牌,國乒又多了一份“幸福的煩惱”。

國際乒聯混合團體世界盃,中國隊奪冠。

追求性別平等,彰顯中國影響力

乒乓球混合團體專案的歷史並不久,2023年12月,才在中國成都舉辦的國際乒聯混合團體世界盃上首次成功推出。

對於這個推出不久的全新賽制,國際乒聯在介紹時最先強調的便是“性別平等”一詞。

其中,國際乒聯官方推文中這樣寫道:“這一創新賽制將男女運動員組合在同一隊伍中,彰顯了該運動對性別平等、融合及團隊協作的堅定承諾。其在2028洛杉磯奧運會的首秀,有望吸引全球球迷,帶來一場體現乒乓球全球魅力、包容且極具策略性的精彩賽事。”

事實上,早在東京奧運會混合雙打首次亮相奧運賽場時,彼時就提到了推進性別平等的話題,而混合團體顯然也是這一邏輯。不光是乒乓球,洛杉磯奧運會的所有項目設置都在強調這一邏輯。

洛杉磯奧運會共產生351枚金牌,比巴黎奧運會多出22枚;運動員總人數仍然保持為10500人的情況下,女運動員人數達到5333人,男運動員為5167人。

巴黎奧運會首次實現了奧運會歷史上‌男女運動員參賽比例的完全平等,而洛杉磯奧運會則將首次出現女運動員總體人數超過男運動員的情況。

對於乒乓球專案而言,奧運金牌的擴容凸顯了乒乓球在奧運會舞臺上日益提升的地位。而將混合團體專案推向奧運會,中國的影響力功不可沒。

早在2024年成都國際乒聯混合團體世界杯新聞發佈會上,國際乒聯第一副主席、中國乒協主席劉國梁便表示,混合團體世界杯辦賽的初衷,就是想通過賽事把該項比賽推向奧運會。

而在入奧成功后,國際乒聯主席佩特拉·索林也在聲明中提到了劉國梁:“該專案最初是由瑞典乒乓球協會在2021年的國際乒聯代表大會上正式提出的,之後於2023年12月在中國成都成功舉辦首屆國際乒聯混合團體世界盃。我要衷心感謝國際乒聯第一副主席劉國梁,感謝他在舉辦這一非凡賽事中給予的大力支援,這一賽事展現了混合團體賽制的巨大潛力。”

國際乒聯主席索林多次公開感謝劉國梁對混合團體賽制的支援,不正是中國在乒乓球規則制定中影響力的顯現嗎?

劉國梁表示,舉辦混合團體世界盃就是希望通過賽事,把該項比賽推向奧運會。

混團奪冠難度不大,雙打懸念四起

自1988年首次亮相漢城奧運會,乒乓球比賽項目的調整幅度並不算大。

首次亮相奧運賽場,奧運會乒乓球專案便設男子單打、女子單打、男子雙打和女子雙打四個專案。2008年北京奧運會,團體專案取代雙打,強調集體榮譽。2016年裡約熱內盧奧運會之前,乒乓球專案一直保持四個比賽專案。直到2020年東京奧運會,混合雙打專案首次亮相奧運賽場。

洛杉磯奧運會,除了新增乒乓球混合團體專案,同時男、女雙打將取代男、女團體,重新成為奧運會乒乓球比賽專案。

相較於新增的混合團體,雙打才是國乒奧運賽場最大的變數。畢竟混團看起來懸念更多,但本質還是考驗人才的整體厚度,而雙打的難度則在於不確定性。

縱觀乒乓球奧運會歷史,國乒從未在男、女團專案上失手,反倒是在男單、女雙和混雙專案上有過金牌旁落,分別是乒乓球首次亮相奧運舞臺的漢城奧運會男單和女雙,巴塞羅那奧運會和雅典奧運會的男單,以及東京奧運會的混雙。

2004年雅典奧運會,王楠和張怡寧奪得女子雙打冠軍。

而上一屆奧運會雙打冠軍,則要追溯到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奪冠的中國選手陳玘和馬琳(男子雙打),以及王楠和張怡寧(女子雙打)。

此後,雙打在奧運會上的重要程度逐漸式微。雖然雙打專案作為團體賽中的第三場,依然扮演著不少戲份,但想在雙打和單打專案上都戰勝中國隊,可能性微乎其微。

因此國乒奧運的備戰重心一直放在單打和混雙上,至於團體專案中的雙打組合,走的是“大巧不工”的路數,靠單兵的實力厚度壓制對手。至於這對組合是否在雙打項目上具備絕對統治力,並非國乒的重點。

杭州亞運會便是最好的縮影——杭州亞運會上,國乒女雙的兩對組合就曾無緣四強,先是孫穎莎/王曼昱在1/4決賽中以1比3不敵日本組合木原美悠/張本美和,隨後則是陳夢/王藝迪在另一個半區以1比3不敵印度組合S·穆克吉/A·穆克吉。

其中,印度組合最具代表性。身為特殊打法的二人,單打顯然不是陳夢和王藝迪的對手,卻能在雙打賽場上爆發出非同凡響的戰鬥力。

這一場景平移到奧運舞臺,國乒必然會在雙打賽場面臨更多考驗。

杭州亞運會上的穆克吉姐妹。

包攬六金,國乒難點在哪

國乒亞運會上的失利,是長期奧運備戰資源傾斜的副作用,而隨著奧運會乒乓項目的調整,隊員的備戰壓力也陡然增加。

根據《2028年洛杉磯奧運會官方賽程》顯示,洛杉磯奧運會乒乓球參賽名額為男子86人,女子86人,總人數172人,參賽人數與巴黎奧運會保持一致。

在參賽人數不變的情況下,增加了一枚金牌,不僅意味著賽程多出六分之一,也意味著身兼多項將成為大多數運動員的必選項。

巴黎奧運會結束後,王楚欽在復盤比賽時就曾提到,自己沒能適應奧運會身兼三項的比賽強度。那麼,當身兼單雙打普遍出現在國乒所有隊員身上時,如何分配精力必然是國乒備戰的重點,更別提身兼多項對體能、傷病風險和狀態調整帶來的巨大挑戰。

身兼多項將成為運動員常態。

如果說混合團體考驗男女隊的協同配合,對“偏科”的外協隊伍難度更大,那麼男、女雙打重新回歸和六個項目齊頭並進,則是給頂尖協會出的一道難題。

類似中日韓這樣的頂尖協會,奧運會報齊全部六項是一道必選題,但對於人才厚度本就欠佳的部分協會,本就可以靈活取捨單點突破。

頂尖協會組建的陣容時必然會兼顧多個專案,這種權衡之下的組合在面對專注單項的小協會,未必就能穩操勝券。

以巴黎奧運會為例,朝鮮隊僅三人參加了女單和混雙的比賽,但李正植/金琴英這對“黑馬”組合,首輪便淘汰了日本組合張本智和/早田希娜,並最終奪得亞軍。

對於“全想要”的國乒,防範“黑馬”也將從混雙拓展成混雙、男雙、女雙三個專案,難度可想而知。

巴黎奧運週期,為爭奪混雙奧運冠軍,國乒教練組首次設置混雙教練,如今,當乒乓專案大變樣,又到了考驗國乒團隊智慧的時候。

但回望國乒的歷史與輝煌,這種“幸福的煩惱”,他們一向來者不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