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親了劉麗娜一口。
劉麗娜的表情不是嫌棄,而是觸動。那種長期缺愛導致的隱秘自卑,一下子崩塌了。
原來在沈家毫無價值感,想要個擁抱都要強求的她,也是有人喜歡的。
女人在性生活上的缺失,是一種隱秘的痛,難以啟齒,卻極具根本創傷性,自我懷疑、自我否定、自卑、沒有安全感而促成了暴躁甚至瘋狂的怨婦模樣。
劉麗娜求著沈青擁抱,不斷去查沈青的手機,是她發自內心的恐慌和敏銳。
她的身體和情感都察覺不到沈青的愛了。
劉麗娜不會離婚。
即使她知道了沈青和艾斯李的曖昧,她依舊不會離婚。更何況,或許她永遠都不知道。
正如,原著中,沈卓然曾經遊移,妻子到死都不知道一樣。
在沈卓然和沈青看來,那是他們真實的內心世界,是他們的一段經歷,根本算不上對不起妻子的事情。
因為愛過,所以慈悲。劉麗娜和沈青從校園走到了婚紗,有一個兒子。
兩個人有強大的感情基礎,而這份感情基礎曾經是劉麗娜為了家庭放棄自己的理由。
沈青辜負了這份情感的厚重和潔白無瑕。可只要沈青不觸犯嚴重的原則問題,發生實質性的背叛行為,劉麗娜就會為愛,為家庭妥協。
她不是懦弱,而是人原本就有情感,將近20年的相濡以沫,是融進血肉的,一旦割離,就要削肉剔骨,太痛了。
女人一旦有了孩子,便會權衡。
劉麗娜沒有強大的“情感潔癖”,她為這個家付出太多了。家裡的一草一木,都是她的舒適區。
離婚,對於劉麗娜而言,不是兩個人的事,而是三個家庭的事,娘家,婆家,她和沈青的小家。
為了老人,為了孩子,劉麗娜也不會把事情鬧大。
她不是不寒心,不痛苦,而是在婚姻中,不僅僅有愛不愛,還有承擔和責任。
不管是婚姻的締結和離散,都不是一件小事。
《心碎33天》中,有這樣一段話:
買台冰箱,保修期才三年。你嫁個人,還要求這個人一輩子不出問題嗎?
不要因為一句話,一時的情緒而輕易離散婚姻。我們要看重愛情,恪守忠誠,但也要去嘗試理解人性。
沈青涼薄自私,但他不屬於太壞的男人。他有人性的卑劣,但他也曾愛過劉麗娜,也始終在為了他和劉麗娜的家而努力奮鬥。
劉麗娜不原諒無可厚非,而劉麗娜選擇了原諒何嘗不是女人的另一種成長,把情愛看輕了,把自我價值的提升看重了。
看《我的後半生》,我從不覺得劉麗娜,在這種情況下,選擇離婚是多麼解氣的事情。
反而,劉麗娜在保持婚姻的狀態下,去創業,去當老闆,去變成另一個更好的自己,更令我覺得勵志。
你要永遠記住,自我成才,永遠比報復他人重要。
一定要明確兩個人設:
艾斯李是享受男人的追捧的,或者說,艾斯李已經習慣了男人們的追捧。
沈青太把自己當回事了,他覺得自己跟艾斯李是靈魂的溝通,他遊移,他心動,甚至於他一次次把關注力都放在艾斯李身上,而忽視妻子。
但是,對於艾斯李來說,沈青太微不足道了。
等艾登出現,一個比沈青更知情識趣的男人,一個比沈青更會討好人、奉承人,也更年輕有錢的男人出現,沈青就成了過路人。
艾斯李跟沈青深入交流,是為了利益。她的主戰場是事業,而非男人。荒唐的是沈青,竟然跟投資方去談感情。
這場曖昧中,沈青敗的徹底。
一旦合同沒有按期完成,艾斯李手段狠辣,不會講情面,一切情愫都是沈青的荒唐,而沈青不得不承擔後果。
人,隨著合作的結束,艾斯李會遠離沈青,跟新的合作夥伴,有新的曖昧。
財,公司資金不到位,只能集資,而沈青不得不回家找劉麗娜80萬的老本。
回顧沈青為了艾斯李所有的遊移和心動,何其荒謬,何其拎不清。
人,一定要珍惜身邊人,珍惜對自己好的家人,不要忘記自己的來處,不要忘記了誰在托舉你。
人是越感恩,越幸運的。
關於小白和艾斯李,有一個非常現實的點:
他們明知道,對方已婚,卻還是選擇了跟對方曖昧。
劉麗娜有了工作之後,變了一個人。
工作之前,她要麼是一襲大睡袍,蓬頭垢面地做家務,要麼是一副極力表現自己的樣子,想讓沈青看到她。
而當劉麗娜有了自己的工作,發現了自己的價值,她灑脫了,自由了,眼睛終於從沈青的身上,挪到了別處。
當劉麗娜毫無心計地開始了創業,年輕的小白撲了上來。很明顯,小白對劉麗娜是別有用心的。
劉麗娜雖然風韻猶存,但是已經40歲了,孩子都已經上高中了。她不過是手裡有點創業的錢。
中年人和老年人,談愛之前,一定要談現實。不要一頭扎進去,完全看不清自己,害人傷己。
永遠不要怪周圍誘惑太多,我們談人性,更要談人品,人是可以選擇了,你選擇成為什麼人,就會成為什麼人。
《我的後半生》,雖然是主角沈卓然的後半生,但是縱觀全劇,女人比男人更出彩。
她們各具個性,各有苦衷,卻努力演繹著屬於自己的人生,她們是母親、是妻子、更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