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寧夏日報
西幹渠開閘放水
賀蘭山東麓“水引擎”全馬力啟動
4月8日,西幹渠渠首開閘放水。 本報記者 裴雲雲 攝
本報訊 (記者 裴雲雲)4月8日10時06分,隨著西幹渠進水閘閘門開啟,奔騰的黃河水將沿百余公里幹渠,在賀蘭山東麓洪積扇邊緣北行,橫貫青銅峽市、永寧縣、銀川市區、賀蘭縣,直抵平羅縣,潤澤109.6萬畝農田和7處湖泊濕地,托起34萬畝釀酒葡萄黃金產業帶。
春灌是土地過冬後“喝”的第一口水,對春播作物按時播種和越冬作物及時返青至關重要。“今年灌區部分地下水灌溉改為黃河水灌溉,作物佈局也有調整,因此自治區水利廳分配的水量比去年增加了1100萬立方米。當前,我們優先保障湖泊濕地補水和葡萄、經果林、枸杞等作物的供水。”西幹渠管理處灌溉管理科負責人介紹,每年用水高峰期,西幹渠都會面臨上游水位低灌不上、下游水太大要退水的問題。今年供水管理將更加精準精細,遵循“先交後用、交夠再用、適度從緊”原則,妥善安排好支渠輪灌、大小水輪灌,合理安排幹渠中低水位運行時的用水需求,保持用水量的穩定。
西幹渠管理處摸清了灌溉面積、作物種植結構、定額標準等基本底數,按照自治區下達的用水計劃,將農業用水細化分解到鄉鎮、村組,分解到各幹渠直開口等最適宜計量單元,引導群眾優化和調整種植結構。規範調度程式和調度指令,動態調整供用水計劃,嚴禁超加大水位或超開閘大流量運行。將調蓄水池、機井和滾鐘口水庫納入統一調度,實現水量互補、豐蓄枯用、聯調聯供,推動農業供水精準配置、精準測量、精準灌溉,保障灌區均衡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