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光明日報
作者:徐實
《光明日報》( 2025年04月09日 02版)
【光明時評】
在近日舉辦的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會場上,十多家企業近百台人形機器人活躍在迎賓、交流、主持、表演、服務等場景,擁有酷似真人面容和機械之軀的人形機器人一邊微笑著向觀眾打招呼,一邊帶來語言導覽介紹,讓人們得以窺探到人工智慧閃耀的科技之光及其正在點亮的新圖景。
人工智慧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對全球經濟社會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將產生深遠影響。中辦、國辦近日印發《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明確提出,開展“人工智慧+”行動,促進“人工智慧+消費”,加速推動自動駕駛、智慧穿戴、超高清視頻、腦機介面、機器人、增材製造等新技術新產品開發與應用推廣,開闢高成長性消費新賽道。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人工智慧產業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支援政策,推動人工智慧技術不斷進步,演算法、算力、數據等基礎能力顯著提升,為人工智慧在消費領域的應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如今,消費者對智慧化、個人化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持續增長,展示出巨大的市場潛力。“人工智慧+消費”滲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場景落地豐富多彩,既豐富了消費選擇,也提升了消費品質,推動了消費結構的優化升級。例如,電商平臺利用演算法提供個人化推薦,幫助消費者快速找到心儀的商品。企業也能夠通過大數據分析預測銷量,有效降低庫存風險,還能更好優化產品設計與服務流程,迅速回應並滿足消費者的新需求。此外,人工智慧助力彌合數字鴻溝,長輩模式、語音購物等功能使銀髮群體也能享受數字消費便利。如在老年群體中,智慧音箱備受青睞,這類產品操作簡單,看新聞、打電話等功能一應俱全,讓老年人不再因手機字體小、操作煩瑣而煩惱。
作為新興數字技術的代表,人工智慧在智能設備、智慧配送、智慧生產等各個領域均展現出廣闊的發展前景,並持續催生出新的消費熱點。為更充分釋放人工智慧對消費熱點的拉動作用,亟須著重提升數據安全保障水準、統一智慧產品技術標準、推進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加速智慧產品與場景需求的銜接等,加速探索人工智慧模型應用與部署,全面優化製造業的研發、生產、管理及銷售模式。
例如,智慧化設備在各類消費場景中的廣泛應用大大提升了貨物流通效率,革新了傳統的物流服務體驗。智慧倉儲系統通過智能機器人、無人駕駛汽車等自動化設備實現貨物快速分揀與存儲。在物流配送環節,人工智慧技術通過優化運輸路線,實時監控車輛與貨物狀態,精細化管理多式聯運,確保了貨物在不同運輸方式之間的無縫銜接,顯著提升了配送速度與準確性。
未來,我們期待人工智慧技術撬動更多改變,不斷革新應用場景、提升用戶體驗,釋放更多消費潛力。一方面,不斷投入研發資源,推動人工智慧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如提升語音辨識、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的準確率和效率,提供更智慧、更便捷的產品和服務。另一方面,深入挖掘消費領域的各種需求,將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於更多新的消費場景,如智慧家居、智慧出行、智能醫療、智慧教育等,創造出更多創新性的消費模式和業態。同時,通過虛擬實境(VR)、增強現實(AR)等技術,為消費者提供沉浸式的購物、娛樂、旅遊等體驗,增強消費者與產品或服務之間的互動性。例如通過“AI試衣”,使用者僅需上傳一張正面照片,即可線上試穿各類服裝,直觀感受上身效果。
當然,也必須注意技術應用的安全性問題。比如,電商平臺通過收集使用者瀏覽和購買記錄來提供個人化推薦,這個過程中要做好數據隱私保護,不得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況下以非法手段獲取用戶數據,或出售給第三方用於其他商業目的。又如一些“AI復活”服務,雖然可以慰藉逝者親屬的情感,但也引發了大量的倫理探討,未經授權使用逝者肖像和資訊進行商務工作等情況可能對家屬造成二次傷害。這都是伴隨AI相關產業的發展而出現,並需要完善和探討的問題。此外,人機交互不暢、設備不相容等問題也需關注。
相信在政策支援與市場需求的雙重驅動下,人工智慧技術將加速融入消費各環節,在提振消費、推動數位經濟轉型中發揮更大作用,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引領我們邁向智慧消費新時代。
(作者:徐實,系北京科技創新中心研究基地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