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醫療器械商滬鴿轉道港股IPO 遞表前夕分紅1.45億元
更新于:2025-04-08 23:58:55

數次衝刺A股上市無果后,口腔醫療器械商Huge Dental Limited(以下簡稱滬鴿)轉向港股市場IPO(首次公開募股)。

據悉,滬鴿以彈性體印模材料與合成樹脂牙為公司的兩大支柱產品,每年貢獻大約六成收入,2023年一年公司生產了8910萬顆合成樹脂牙。這樣一家公司擬上市卻屢屢受阻的原因是什麼呢?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2021年和2022年衝刺創業板上市過程中,滬鴿的公司歷史沿革、實際控制人等方面問題被問詢,公司的代持問題曾經是外界關注的重點之一。

如今,在衝刺港股上市過程中,公司的突擊分紅問題再次引外界關注,就在此次遞表前夕的2025年1月,滬鴿一次性分紅1.45億元,接近公司2022年和2023年凈利潤之和(1.52億元)。

數次闖關A股市場無果

滬鴿招股材料顯示,公司的產品矩陣主要分為三大類,口腔臨床類產品、口腔技工類產品及口腔數字化產品,覆蓋修復科、種植科、正畸科、牙體牙髓科及兒牙科等核心專業領域的五個應用場景。其中,彈性體印模材料與合成樹脂牙是滬鴿的兩大支柱產品,2022年、2023年全年及2024年前9個月,這兩大支柱產品收入合計占公司收入比例分別為60.4%、60%和58%。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本次並非滬鴿首次接觸資本市場。滬鴿的歷史可追溯至2006年,其主要營運實體山東滬鴿口腔醫療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滬鴿口腔)於彼時成立。2015年3月,滬鴿口腔獲准其股份在新三板掛牌(證券代碼:832202,證券簡稱:滬鴿口腔),並於2017年6月終止新三板掛牌。

此後數年,滬鴿口腔先後攜手招商證券、海通證券、中原證券、國金證券推進上市輔導進程,卻均無果。其中,2017年6月,滬鴿口腔與招商證券簽署輔導協定,擬申請創業板上市,2019年1月卻主動終止上市申請;同年12月,滬鴿口腔又與海通證券簽署輔導協定,擬衝刺科創板。8個月後,滬鴿口腔又將輔導機構換為中原證券,改回創業板,啟動第三次上市輔導。2021年12月27日,滬鴿口腔在創業板正式遞表,並進入問詢階段,且公司於2022年8月回復深交所的問詢,同月,滬鴿口腔再次主動撤回上市申請。

關於滬鴿口腔2022年自願撤回A股上市申請,滬鴿在最新招股材料中稱,其原因是希望進一步提升盈利能力以吸引更多知名投資者基礎。

而證監會並未就滬鴿口腔是否適合於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提出問題或意見。

2023年8月,滬鴿口腔再次備案開啟上市輔導,輔導機構為國金證券,依舊未果。

如今,滬鴿選擇“棄A轉H”。據悉,本次赴港上市,中金公司和DBS(星展銀行)為聯席保薦人。

宋欣家族持股超過六成

8年屢換輔導券商,並從A股轉道港股,滬鴿口腔上市卡在哪裡?從過往交易所問詢來看,公司歷史沿革、實際控制人、資金流水等問題均是監管部門關注的方向。其中,公司的代持問題是外界關注的重點之一。滬鴿口腔2022年6月披露的招股書顯示,早在2016年,公司於新三板掛牌之際,滬鴿口腔以6元/股的價格,向秦立娟、李軍等10名自然人投資者定向增發720萬股,成功募集資金4320萬元。

隨後,上述募資卻暴露出代持問題。李軍認購的238.00萬股中,有176.5萬股是替他人代持,佔比大約74%,涉及多達57名“影子股東”。這些“影子股東”包含公司實控人宋欣的朋友、子公司高管以及關聯方員工等。直至2019年7月,李軍與這57名自然人之間的代持關係才得以全部解除。

截至2025年2月,滬鴿股權較為集中。宋欣通過Huge Vanguard及Huge Star(公司名稱)間接控制本公司已發行股份總數52.56%附帶的投票權,系公司的控股股東(Huge Star由Huge Vanguard全資擁有,而Huge Vanguard由宋欣全資擁有)。同時,宋欣母親秦立娟直接持有13.81%股權,以及秦立娟持股37.26%的Future LJQYHD(公司名稱)持有滬鴿9.35%的股權。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滬鴿遞表前夕的2025年1月,滬鴿向股東宣派及足額派付股息1.45億元。按照股權比例來計算,宋欣家族系此次分紅的最大受益人。

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前三季度,滬鴿營收分別為2.8億元、3.58億元和3.04億元;淨利潤分別為6403萬元、8835萬元和7771萬元。也就是說,此次分紅規模接近滬鴿2022年與2023年的凈利潤總和(1.52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4年9月,滬鴿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16億元。

在本次衝刺港股上市之際,《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於2025年4月7日致電滬鴿方面並向公司發送採訪郵件,而對方稱“暫時不便接受採訪,以公開披露資訊為準”。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