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奇帆:這5類機器人是未來發展方向
更新于:2025-04-08 20:55:28

4月8日上午,在中國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粵港澳國家應用數學中心主辦的“灣區科技創新對話”活動上,中國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常務副主席、重慶市原市長黃奇帆作了主題發言。

黃奇帆專門提到了機器人產業。他認為,不應把傳統的工業生產線上從事自動化生產的機械化、自動化工具當作機器人,它們只是沒有靈魂、按程式辦事的內置程式、自動化工具。

他認為,真正的機器人要有“人的大腦”,具備分辨是非黑白、分清東南西北的判斷能力;同時要有聯想能力,例如讀了唐詩三百首,又會寫出三百首之外的其他各種詩詞;還要有創新能力。

“一個機器人如果沒有這三種人類基本的思考問題的能力,那機器人的大腦就不是真正的人類的大腦。”黃奇帆說。

黃奇帆認為,真正的機器人,要有“人的五官”,“人類身上的五官代表了眼睛的視覺、耳朵的聽覺、鼻子的嗅覺、舌頭的味覺和皮膚的觸覺,人根據五官的感覺反饋給大腦作各種判斷,所以,沒有‘大腦’和‘五官’的機器人也是沒有靈魂的。”

黃奇帆表示:“現在機器人的發展還處在早期,但是機器人的時代正在到來,未來10年~20年,全世界會有幾億個甚至幾十億個機器人。”

對於未來機器人將往哪些方向發展,黃奇帆將其分為5類:第一種是產生社會產業改革,用於製造業等產業使用的機器人;第二種機器人是從事社會服務、家庭服務的機器人;第三種是可以為企業領導、各種建築師、設計師,專業人士服務的秘書式機器人;第四種是各種智慧終端,如智慧眼鏡、智慧頭盔等;第五種是現在已在推進的車路雲一體化的智慧駕駛汽車及無人機等。“這5種機器人都必須是能夠根據社會場景靈活應對的有靈魂的機器人,而不是將其訓練成一個‘木乃伊’。需要對各種場景有現場的、隨時的、條件反射式的思考判斷能力,而不是按自己的程式進行慣性式的運行機器人。”

文 | 記者 黎秋玲

圖 | 主辦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