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下半年,深層超採區地下水位累計回升6.30米,位列全國第二
河北日報訊(記者焦磊)近日,水利部聯合自然資源部發佈的新一輪全國地下水超採區劃定成果顯示,衡水市8076.6平方公里深層地下水嚴重超採區清零。2024年下半年,深層超採區地下水位累計回升6.30米,位列全國第二。
作為華北地下水漏鬥中心區域,衡水市自2014年實施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以來,堅持“穩糧食、調結構、減用水、促增收”多目標統籌,“節、引、調、補、蓄、管”各領域成效凸顯。
全社會節水水準大幅提升。衡水市節水型社會建設在全省率先實現縣級行政區全覆蓋,建成國家節水型城市。在全省率先建立節水協調機制和節水信用管理制度。發展噴灌、微灌、管灌等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54.4萬畝。2024年全市萬元GDP用水量較2020年下降18.5%,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20年下降45.9%。
開闢6條外調水線路,引調水總量連年攀升。2021年,衡水市引調農灌水總量6.38億立方米,到2024年增長至8.24億立方米。同時,全市城鄉居民全部喝上長江水,結束了36.36萬人飲用高氟水的歷史。
農業種植結構優化,適水農業不斷壯大。衡水市優化農業生產佈局,在地表水源不足區域實施季節性休耕、旱作雨養種植,種植結構調整面積佔總耕地的20%。推廣“油菜+高粱”“油菜+玉米”等種植模式,擴大高粱、油菜等節水作物種植面積,打造與水源條件相適應的農業生產新格局。
水生態環境深度改善。衡水市2024年河湖生態補水8.51億立方米。衡水市境內京杭大運河、滹沱河、滏陽河連續4年保持全線貫通,衡水湖水質保持Ⅲ類以上。實施深層地下水回補國家試驗,全國規模最大試驗場基本建設完成。
初步建成用水調蓄體系。衡水市連續四年開展河湖水系連通整治大會戰,地表水灌溉面積提升至514.5萬畝,總蓄水能力達到4.92億立方米,形成了河湖、溝渠、坑塘互聯互通的水系格局。
地下水管理體系不斷完善。衡水市建立地下水位變化動態監測預警機制,規範取水井管理,全市取水井全部完成電子標識認證。開展水權交易試點建設,共交易水量2142萬立方米。
今年,衡水市水利局將繼續深化與科研院所合作,同步開展地下水回補、聲波增雨、微鹹水開發利用等關鍵技術攻關,為全國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提供經驗和技術支撐。
關注河北新聞網,瞭解河北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