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 15 倍,我國太陽能光解水制氫研究取得新突破
更新于:2025-04-08 16:54:52

IT之家 4 月 8 日消息,據央視新聞今日報導,我國科研人員通過元素替代等方法,使二氧化鈦光解水制氫效率比過去提高 15 倍

該成果日期: 4 月 8 日在《美國化學學會期刊》發表。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科研人員介紹,通過用二氧化鈦作為光催化材料,在陽光照射下使水分解,釋放出氫氣,這是國際上一直競相發展的太陽能直接光解水制氫的方法。但是這種方法轉化效率很低

而科研團隊這項研究就是針對二氧化鈦光催化材料利用太陽光水準低的情況展開的。

科研人員將稀土中的“鈧”元素引入到傳統二氧化鈦的晶格中,解決了傳統二氧化鈦材料存在的內部原子級缺陷和表面不規整等問題,形成了一種全新的半導體光催化材料。

當太陽光照射到這種材料上面,就能把它吸收的紫外光光子從原先利用率不足 2%,提升到 30% 以上,紫外光下分解水制氫的效率可提升 15 倍,創造了該材料體系的新紀錄。如果將其製作成 1 平方米的光催化板,一天光照時間產生的綠色氫氣約為 10 升。

科研團隊下一階段的目標是要把可見光下的分解水效率進一步提升,從而達到可以工業化應用的水準。

IT之家附論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