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劉今年29歲,卻永遠的失去了他的肛門!而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直腸癌。
小劉在確診前曾多次出現血便的情況,但當時他只以為是痔瘡發作,也就沒有及時檢查處理,然而就是因為這個不重視的想法,在持續半個多月的病情發展後,終於走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
當時拿著癌症確診報告單的他一度想要放棄生命,因為活著就意味著永遠的失去肛門,終生攜帶造口生活。
像小劉這樣的直腸癌患者並不少見,很多人甚至因為無法承受失去肛門的痛苦選擇一死百了,然而得了直腸癌真的只有切肛這一個方法嗎?
一、得了直腸癌,一定要切掉肛門嗎?
國家癌症中心最新數據顯示,結直腸癌已經成為我國第二大高發惡性腫瘤,其中以低位直腸癌為主,是結直腸癌發病總數的40%。
目前,對於低位直腸癌患者來說,除了腫瘤治療,能否保住肛門避免造口生存成為主要治療考量。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普外科-胃腸外科中心周易明醫生解釋,低位直腸癌患者想要成功保肛,滿足這6個條件很關鍵:
1、腫瘤位置
低位直腸癌“下切緣”相對位置是關鍵影響因素,一般認為腫瘤下緣太接近於齒狀線以下的不適合保肛,但如果腫瘤體積不大,且分期還早的患者,也有一定幾率實施保肛手術。
2、侵犯深度
肛提肌、外括約肌等骨骼肌結構是組成肛門功能的重要部分,如果腫瘤已經侵入到這些位置,“環周切緣”優勢不再,即使保肛后也會出現轉移、復發、預後差,所以保肛與否要看腫瘤的的侵入深度。
3、腫瘤大小
如果低位直腸癌腫瘤體積過於巨大,位置不顯露,切除難度大也不大適合進行保肛手術,所以腫瘤大小也是重要考量條件。
4、分化程度
比如低分化癌或者粘液腺癌都是分化程度較差的腫瘤,不但治療難度高,復發轉移的幾率也比較大,大部分情況下也不適合選擇保肛手術。
5、功能因素
“保肛”說到底,其實是對肛門功能的保留,是否能保住肛門,要看肛門指檢、肛門功能量表,肛管直腸測壓等指標是否符合手術要求。
6、身體因素
比如因為肥胖或骨盆過於狹小的人,手術器械都很難進入身體,也會導致保肛失敗。
二、腸癌多半是拖出來的,出現四個癥狀抓緊檢查
去年《柳葉刀-公共衛生》發佈了“最新中國癌症疾病負擔報告”。根據數據顯示,我國2005-2020年間癌症死亡總人數中,結直腸癌的致死率排名第四,僅次於肺癌、肝癌和胃癌。
醫生表示,很多人的腸癌都是拖出來的。
因為腸癌形成的過程非常漫長的,最開始它可能只是個小腫塊或息肉,如果沒有及時干預,隨著時間推移,這些腫塊也會慢慢成長為惡性腫瘤,這個成長過程一般要5-10年。但是腸癌早期癥狀不明顯,如果沒有定期篩查很難發現,當癥狀出來后往往腫瘤已經發展到中晚期,從而耽誤了治療。
雖然腸癌早期癥狀不明顯,但也不是沒有蹤跡可循,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消化內科消化內科夏婷婷、高欣總結了腸癌的四個癥狀,一定要注意:
1、次數改變
一般情況下,一天排便次數在1-3次都是正常的,但腸癌影響下,患者的排便習慣會發生改變,比如經常想上廁所,一天排便次數可以高達5-6次以上,腹瀉和便秘頻繁更替,有些人還會出現排不盡的感覺。
2、顏色、形狀改變
腸癌的典型癥狀就是血便,常見會在糞便中發現暗紅色血液,不過這種症狀和痔瘡很像,所以經常被混淆、忽視。另外因為腸道腫瘤擠壓,往往大便形狀會出現改變,呈細長、扁條狀、帶凹槽,或者不成形,黏液附著多。
3、腹部異常
當腸道癌變發生時,患者會出現小腹持續性疼痛,且隨病程發展,疼痛時間和程度也會加深,如果在小腹上還都觸摸到質地偏硬的包塊,即使不痛不癢沒有癥狀也要及時篩查。
4、身體狀態異常
腸癌患者還常伴有慢性失血癥狀,容易引起貧血,導致頭暈、乏力、心悸等癥狀,此外如果體重突然一下子下降很多,無故消瘦,也可能是腸癌不斷吸收人體營養引起的表現。
無論男女,40歲后都是腸癌的高發期,而且因結直腸癌死亡的風險也會不斷增加,醫生建議40歲后最好定期做一下腸鏡,及時發現可疑病症,以免錯過癌症最佳干預時機,得到息肉發展成癌變晚期,就“無藥可救”了。
三、防腸癌,50歲前趕緊改掉這3個壞毛病
其實腸癌的高發和人們的生活方式以及飲食習慣有關,比如日常吃的太油膩、高熱量、高脂肪但低膳食纖維,這些不良的飲食結構都會增加腸道排泄負擔;
現代人經常習慣性久坐,不喜歡運動的生活方式也會導致血液迴圈、代謝出現問題,不利於結腸健康;此外經常抽煙喝酒,攝入過多有毒有害物質也是誘發癌症的一大原罪。
專家提醒:50歲前如果還有這三個毛病,腸癌風險很高,務必改掉:
1、常久坐不動
貴州省腫瘤醫院腹部腫瘤科主任醫師王文玲表示,現代人因為工作需求經常一坐就是一天,但長期這樣久坐不動,也會影響腸道健康,導致腸道蠕動減慢,引發便秘。
而糞便中的有害成分長期滯留在結腸內刺激腸黏膜,也會減弱腸道免疫功能,再加上久坐帶來的健康風險,這些都增加了大腸癌的發病危險。
2、無肉不歡、飲食油膩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普外科主任醫師嵇振嶺表示,腸癌和人們飲食中攝入太多紅肉、高蛋白、高脂肪的不良飲食習慣有關。
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纖維的飲食結構,加上運動量太少,會導致腸胃蠕動速度減緩,容易引發便秘。而且高脂肪食物會影響腸道內膽汁酸的分泌,並對腸道黏膜造成一定刺激,這樣的情況下也會有誘發結腸癌的風險。
3、腰粗肚子大
很多人隨著年齡增長,小腹開始隆起,導致肥胖率增加,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胃腸腫瘤中心主治醫師符濤解釋,腰腹脂肪堆積也會引起一些慢性嚴重反應,並進一步增加癌變風險,尤其是堆積在內臟器官的脂肪危害尤其大,一定要注意日常體型控制。
腸癌的出現和我們的生活習慣息息相關,日常一定要注意調整這些不良生活習慣,定期預防篩查,特別是腸癌高發人群,更要做好預防手段,重視腸鏡檢查,定期排查可疑腸道疾病。
參考資料:
[1]《免做人造肛門,低位直腸癌患者如何保肛?》.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2023-09-04.
[2]《腸癌,多半是拖出來的》 .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消化內科.2024-07-02.
[3]《一天做了16個腸鏡發現2個癌,9個瘤!這概率有點嚇人!》.健康時報.2020-07-05.
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故事情節純屬虛構,意在科普健康知識,如有身體不適請線下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