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汽車百人會論壇上,一個關於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PHEV)的小誤會引發了熱議。有人發現一款PHEV車型的後排地板設計得異常平整,誤以為它採用的是增程式技術,但事實並非如此。
其實,增程式技術本身就是插電式混合動力技術的一種形式。在公眾討論中,“插混”和“增程”常被當作兩種不同的概念提及,但實際上,它們的區別主要在於動力系統的串聯與串並聯結構。增程式系統較為簡單,技術門檻相對較低,而串並聯混動(通常所說的插混)則更為複雜,需要使用專門為混合動力設計的發動機,這對汽車製造商在混動邏輯的研發能力上提出了更高要求。
這種技術上的差異導致了一個明顯的效率問題。增程式車輛在發電到馬達驅動的過程中,需要經過兩次能量轉換,這可能導致高達20%的能量損失。相比之下,串並聯混動系統可以直接驅動車輪,減少了能量轉換的次數,因此能量損耗大約只有5%。從油耗的角度來看,這意味著串並聯混動系統可以比增程式系統節省約15%的燃油。
這次論壇上的小插曲不僅讓人們重新審視了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不同技術路線,還引發了對於汽車能效和環保性能的深入思考。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消費者環保意識的增強,未來汽車市場的競爭將更加激烈,各大車企也需要在技術研發和創新上不斷突破,以滿足市場的多元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