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評|清明檔票房遇冷的冷思考
更新于:2025-04-07 23:36:40

4月4日至6日,清明檔有多達十余部中外新片上映,其中不乏著名導演、一線明星坐鎮的話題作品,卻並沒有產生任何一部頭部爆款,市場反應和觀眾口碑都比較平淡,總票房僅3.78億元。

一些媒體和業內人士指出,今年清明檔票房成績不盡如人意,然而,這可能並不是清明檔的“錯”。事實上,雖然被稱作清明檔,但三天假期也只比平時的週末多一天而已。更何況,清明假期既有掃墓祭祖的肅穆活動,也有親近自然的踏青遊玩,大家都很“忙”。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前往電影院的觀眾數量少了一些,也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

不光是清明檔,除了我們熟知的暑期檔、春節檔、國慶檔算得上名副其實,一年當中還有一些令人感到困惑的檔期。比如六一檔、520檔、情人節檔,其實都只有一天,甚至也未必是法定公休日。

由此引出的問題是,電影行業是否太過於熱衷行銷,甚至於生造檔期的概念?

就拿這個清明檔期來說,《向陽·花》《不說話的愛》《陽光照耀青春裡》等電影集體觀照弱勢群體,這本是好事,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題材、內容的“撞車”,並不利於頭部“爆款”的產生。事實上,在短時間內集中過多電影作品,本來就很容易造成資源分配的重複和浪費。

清明檔結束后不久,我們又將迎來今年的五一檔。截至目前,已有馬麗主演《水餃皇后》、劉德華主演的《獵金·遊戲》、張婧儀主演的《獨一無二》等8部新片定檔,可以預見,這又是一個短兵相接、競爭激烈的擁擠檔期。

但細心觀察一下不難發現,在清明檔到五一檔之間的週末中,並沒有多少重量級的電影上映。週末檔乏人問津,大檔期大片扎堆,如此市場現象是否健康,顯然也值得商榷。

今年春節檔,《哪吒之魔童鬧海》創造了150億元票房、3.1億觀影人次的佳績,這固然可喜可賀,但回歸常態后,市場更需要保障優質內容的供給,持續推高廣大觀眾的觀影熱情。

就此而言,比起討論清明檔期的票房成績,更重要的問題可能是進一步合理化電影市場的資源佈局,避免一些熱門檔期的過度擁擠,為更多電影作品提供發展空間,也為更多普通觀眾提供豐富選擇。

升溫是本周主旋律
升溫是本周主旋律
2025-04-07 07:19:38
小長假里賞春光
小長假里賞春光
2025-04-07 12:2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