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職業餐飲網 張鐸
從書房氣到市井煙火味,和府想幹嘛?
賣了十年“養生面”的和府撈面,最近突然“掉頭”——在門店裡爆炒起肥腸、豬肝、回鍋肉,推出主打鍋氣的“重口味”拌面,還在街邊蒸起了小籠包。
現煮湯麵、爆炒拌面、手工製作蒸點,這個全新子品牌被命名為“和府小面小點”。但價格卻不便宜,比主品牌還貴。
小面小點的背後到底是怎樣一套新模型?被“預製面”負面標籤疑纏身的和府,能否靠“市井煙火氣”翻轉消費者的認知?
職業餐飲網記者走進門店,現場探了探。
手工製作蒸點 + 爆炒拌面,和府擁抱煙火氣
“和府小面小點”首店位於蘇州觀前街,於今年過年期間改造升級,口號為”長壽鄉·面點手作坊”。
1、開在臨街商鋪,走“市井風”,主打煙火氣
門店設計上,將大門內退,形成一個半開放式的前廳,蒸籠熱氣騰騰,幾張桌椅隨意擺放,整體氛圍更接近街頭市井,增加了消費者的可見性和互動感。
步入店內,一條全開放式的長操作台映入眼簾,左側是湯品和煮麵、中間是炸品、右側是現炒澆頭,通過更加直觀的製作場景和更具煙火氣的產品形態,進一步拉近消費者與品牌之間的距離。
2、賣現煮湯麵、爆炒拌面、蒸煮點心,面價格在28~49元
門店產品與和府主品牌有明顯差異,主要有三條產品線構成,現煮湯麵、現炒澆頭、蒸煮點心。
不同於普通門店的各類“草本湯麵”,小面小點的“現煮湯麵”是四款全新的產品。“巨無霸清湯牛腩面”、“豬肝面”、“東海蟶子海鮮面”、“當歸蘿蔔拆骨面”,融入了更多葯食同源的中式滋補理念,價格在28元-39元之間。
現炒拌面都被冠上了“爆”的名號,跟養生似乎並不沾邊:爆炒肥腸拌面、爆香回鍋肉拌面、爆炒豬肝拌面、以及兩兩雙拼版本與米飯替代版。售價在29-49元之間。
手作蒸點包含蟹黃包、手作鮮肉小籠、手作鮮蝦小籠、手作黑松露小籠、紙皮燒麥、白蒲蒸糕。售價在12-38元不等。蟹黃包被當作引流產品,原價38元,點評團購只要9.9元。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和府小面小點”門店為舊店改造,大眾點評中包含原典型的數據,當前評分與客單價資訊暫不具參考性。
在經歷了短暫試水后,小面小點也邁出了擴張的步伐,上海美羅城的和府已經圍擋,將要改造成這一新模式。
現炒現蒸,它能撕掉“預製麵館”的負面標籤嗎?
和府小面小點這一子品牌,其實為和府打開了不小的想像空間。
首先,是煙火氣的營造和品牌形象修復
和府在不少消費者心中已被打上了“預製麵館”的標籤。面對這一認知挑戰,“小面小點”通過“手作面點、現炒澆頭”的產品設計,在視覺和場景層面大幅加碼“煙火氣”,可被視為一次品牌形象修復的探索。
從門店的實際經營來看,“煙火氣”的表達更偏向場景營造,整體運營依舊依靠中央廚房的模組化供給體系。保留“看得見”的現場烹調動作,結合“看不見”的後端標準化加工,讓“現炒”成為顧客感知的重點,在效率壓力與消費者期待之間尋求的一個現實平衡點。
其次,是在價格分層與消費者分層運營的探索
2024年,和府撈面對整體產品結構進行了系統性的價格調整,核心產品平均降幅約30%,將主力價格區間壓縮至16至29元之間。這一調整背後,是品牌主動貼近大眾速食市場、應對性價比成為主流消費邏輯的反應。
而相較之下,和府小面小點的產品定價則顯著高於主品牌平均水準。現煮湯麵定價在28至39元之間,拌面及蒸點產品進一步延伸至49元區間。
這種反向提價的策略,體現出品牌在不同消費場景中的分層運營思路:主品牌強調快節奏、高性價比,滿足剛需速食需求;小面小點則通過“現炒、手作”的產品群組,構建出另一個價值錨點。
第三,是在全時段運營模型上的試探
除了價格定位差異,“小面小點”也在全時段運營商上進行拓展。和府主品牌以午餐、晚餐兩個高峰為主要營業時段,而小面小點則嘗試打破這一時段結構,向“全時段運營”靠攏。
引入小食、茶水等產品,使其更容易承接早餐、下午餐、輕社交等非正餐時段的消費場景。比如白蒲蒸糕、小籠、紙皮燒麥等單品,體量輕、出品快、搭配靈活,具備較高的時段適配性;爆炒系列則通過鍋氣與現炒,強化晚餐及夜宵場景的吸引力。
第四,門店輕改造方向上的探索
“小面小點”的前兩家門店,位於蘇州觀前街與上海美羅城,前者為本地核心旅遊步行街,後者為高流量城市級購物中心。
值得注意的是,小面小點的門店多數為舊址改造,這意味著,該模型在人效與坪效上跑通,不僅具備在其他高流量街區/商圈複製拓展的可能,做到“輕量翻牌”和多場景補位。
手作未必現包、鍋炒效率有限,小面小點的問題也不小
儘管“和府小面小點”在產品結構、場景體驗和模型打法上展現出諸多亮點,但在實際運營中,仍面臨多方面的挑戰和張力。
首先,是人效配置與標準化體系之間的張力
以蘇州觀前街門店為例,高峰時段僅配備5名員工:湯麵與湯料出品1人、炸品1人、現炒澆頭1人、服務員2人、門迎與蒸品出品1人。
雖然主打“手作蒸點”,但門店人員明確表示,蒸點實際由中央廚房統一製作,“現場包制在時間上根本來不及”。
“看得見的煙火氣”是否足以對沖“看不見的預製感”?對於手作、現炒的加碼,是翻轉認知的突破口,還是將進一步引發對品牌”表演感”的質疑?
其次,是現炒產品的出品效率問題
目前門店現炒區僅設有兩個小鍋,意味著高峰時段最多僅可同時製作兩份澆頭,出餐效率存在物理瓶頸。“鍋鍋現炒”在感官層面強化了煙火氣,但在高人流場景下,是否會導致排隊、等待與體驗落差,進而影響顧客的復購意願。
第三,是產品風格與品牌調性的潛在衝突
和府主品牌一直強調“養生”“草本”“葯食同源”,建立了較強的健康屬性聯想。
但現炒澆頭系列,如肥腸、豬肝、回鍋肉等,明顯偏向重口味,這種風格反差,雖然有助於吸引更年輕、更喜歡重口味的消費群體,但也可能稀釋原有品牌調性,帶來認知混淆。
職業餐飲網小結:
從“書房裡的養生面”到“市井煙火氣”,和府正在通過“小面小點”探索一條與主品牌風格有差異的多元化路徑。
這一子品牌不僅在產品形態、場景表達、價格策略上作出了明顯區隔,也在門店時段運營方面展現出較強的靈活性。連鎖餐飲紛紛回歸”煙火感”的當下,”小面小點”為品牌自身帶來了新的敘事方向。
但與此同時,無論是“手作”與“制”之間的認知張力,還是“重口爆炒”與“草本養生”的風格反差,亦或是現炒區的出餐效率與人效控制,小面小點所面臨的問題並不小。小面小點的後續,值得持續觀察。
你看好和府小面小店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