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影視真的垮了?古天樂自降片酬沒人投資,TVB藝人不如洗碗工
更新于:2025-04-07 16:56:37

前幾天看古天樂發言稱,自砍片酬也沒人投資;近日又見 TVB 魯振順喊話高層,67 歲的他收入不如洗碗工。

透過這些行業問題可以看出,港片港劇不只是式微,現在差不多是到了卑微的地步。

我們先來看藝人這個階級,是不是有 TVB 魯振順說的那麼“慘烈”。

魯振順是在今年 TVB 內部會議上發表下列這些內容,他的原話是:“我也要交租和正常生活,全職洗碗隨時都比我錢多。”

“看到有時讓年輕演員扮老人家,為何不找老人一輩去做呢”,“我今年 67 歲了,做生不如做熟”。

他這三段話有兩個含義,前一部分是對 TVB 工薪的不滿。

其實這一點早有爭議,香港藝人市場與內地明星“片酬制”不同,因為區域限制,藝人差不多被 TVB 長期壟斷。

尤其是新人想要有曝光率,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去和 TVB 簽約,因此香港藝人的選擇性小,也缺乏議價權。

例如香港大部分二线艺人月薪定在 6000 左右,三線大約是 4400 左右,對比香港基層公務員平均年薪有 30 萬的收入,這些藝人和普通打工人差不多。

而 TVB 作為資方,因為壟斷優勢,對旗下藝人的工薪階層掌控力很強,他們有很多條款對藝人的演出費用進行剋扣。

比如說對魯振順這樣的 TVB 老戲骨,如果是按月付,定的工資都比較低,月薪一般就在 3200 港元左右。

但是這隻是最基礎的設定,在定了月薪後,簽約的藝人還需要按“工作時長”計算,如果演出時長沒有達到任務額度,就拿不到全部工資。

而現在的香港劇集市場本身專案就很少,有人氣的主角就算了,畢竟故事線足夠長,而那些做配角和綠葉演員的藝人就慘了,按演出時長來算月薪,導致他們的收入極其不穩定。

魯振順吐槽第二點 “做生不如做熟”,就是因為老戲骨“工作時長”也不夠。

同時香港普通藝人工薪“艱難”,還表現在近些年不斷有香港藝人兼職或者轉戰內地。

42 歲香港女星陳思齊在短視頻帳號上宣佈,自己決定在佛山擺攤賣雞爪。

女演員梁珈詠也在個人社交平臺上表示,目前在某商場擺攤售賣首飾。

41 歲 TVB 男演員沈震軒開上了網約車,被多名網友偶遇問其原因,他回應自己不是轉行,“駕駛是解壓方式”,但懂得都懂,這些香港藝人不容易。

與此對比,那些 TVB 當紅的藝人有機會轉戰內地,收入就寬裕多了。

林峰就說過自己在 TVB 月薪 1.8 萬港幣,來內地拍戲每月可達 15 萬港幣;陳榮峻在 TVB 工作 40 年,月薪定在 3000 港幣,可一朝來內地工作,10 天收入抵 TVB 一年。

除此以外,TVB 高層還存在壓榨藝人、態度傲慢等因素。

比如說這次 TVB 總經理曾志偉對魯振順的訴求,只表示長江後浪推前浪,公司盡力保留舊人,但藝人需接受現實。

態度冷漠敷衍,難怪都說香港藝人就靠老明星支撐,藝人流失嚴重。

除了普通藝人職場艱難外,那些資方和大明星日子也不好過。

古天樂在今年 3 月底的“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上接受訪問時就談到,香港電影處在一個生死行業寒冬。

因為這幾年香港主流市場依然沒走出前些年“不跟時代潮流,死守舊一套”的劣根性,讓廣大觀眾極為失望。

再加上香港電影本身市場比較小,如果本地電影不向外擴展很難回本,就拿去年的《破地獄》來說,拿了 2.3+ 億票房就已經上天了。

背靠內地市場的《九龍寨之圍城》,電影票房衝到 6+ 億,也被吹得天花亂墜,但香港一年又能出幾部這樣的電影?

所以這種大概率會撲街,明顯吃力不討好的投資,資方也不愛玩了。

就拿“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來說,原本計劃在這兩年內拍 8 部電影,結果目前只完成了 4 部,另外幾部能不能啟動還是兩說,就算開機,古天樂也表示:“剩下的全靠硬撐。”

而且在這次採訪中業內人士還透露,2025 年到目前為止,香港電影開鏡的數量不超過 10 部,難怪古天樂表示:“現在不是減薪的問題,是根本沒人投資。”

看來香港電影的寒冬已至,能不能熬過去真的不是一兩個電影明星能夠解決的,行業內必須大改革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