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震中㉗|探訪世界最大考古遺址地之一蒲甘:16座佛塔受損,其中一座已842年歷史|封面頭條
更新于:2025-04-07 15:38:43

封面新聞記者 陳羽嘯 石偉 緬甸攝影報導

直擊震中

伊洛瓦底江,緬甸的母親河,作為緬甸境內第一大河,養育了無數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

3月28日發生在伊洛瓦底江畔的7.9地震,讓震中附近的實皆和曼德勒地區損毀嚴重。沿江而下,相距不到200公里的古城蒲甘是否受損,牽動著很多人的心。

互聯網上,一度流傳出蒲甘佛塔多處被震毀的視頻,后被當地人證實為AI偽造。有人說蒲甘確實遭受重創,也有人說蒲甘毫髮無損。

帶著這個疑問,封面新聞記者於當地時間4月5日來到蒲甘古城實地探訪,並專訪這片世界文化遺產的守護者——緬甸考古博物司蒲甘分局工程師Aye Phyu Pyar Nyo,瞭解地震對蒲甘佛塔造成的影響。

2025年4月5日,蒲甘佛塔。陳羽嘯攝

巡查:

震後半小時後緊急排查

16座佛塔受損

缅甸考古博物司蒲甘分局有50多名工作人員,包括工程師、修復工、安全秩序員等。“3月28日地震發生時,蒲甘震感特彆強烈”,工程師Aye Phyu Pyar Nyo4月5日在辦公室接受封面新聞記者採訪時說,作為在博物司工作了20多年的老員工,她經歷過2016年的那場6.9地震,在那次地震中,蒲甘有上百座佛塔受損。這次,劇烈的搖晃中,她的心再次懸了起來,“佛塔如何了?”

2025年4月5日,緬甸考古博物司蒲甘分局工程師Aye Phyu Pyar Nyo和Daw Kyal sin lin正在巡查震后佛塔受損情況。陳羽嘯攝

2024月5日,緬甸考古博物司蒲甘分局工程師Aye Phyu Pyar Nyo和Daw Kyal sin lin正在巡查佛塔受損情況。

當第一波搖晃停止,大家經過短暫商議,半小時後,12名工程師迅速出動,騎上摩托車分組前往各自劃分的區域進行排查,多年的協作讓他們分工明確,配合默契。

2025年4月5日,緬甸考古博物司蒲甘分局工程師Aye Phyu Pyar Nyo和Daw Kyal sin lin正在歷史最悠久的佛塔卜帕耶寺巡查震后佛塔受損情況。

“經過初步排查,三千多座佛塔,有12座佛塔受到損傷,在29日的再次摸排中,又新發現4座佛塔受損,一共是16座。”Aye Phyu Pyar Nyo說,這16座佛塔,都是有一點點損傷,“有些是塔頂,有些是門楣的裝飾,但都沒有掉下來,有些佛塔內部有幾百年前的壁畫,有一些掉落、開裂,但都是一點點,很細微的問題。”

2025年4月5日, Aye Phyu Pyar Nyo正在查閱關於佛塔的檔案。陳羽嘯攝

揪心:

842年歷史古塔塔尖受損

“哪怕微小損傷也是無法估量的損失”

“蒲甘3822座佛塔,每一座都有檔案編號,全部登記在冊。”Aye Phyu Pyar Nyo說,自己和同事的工作內容之一,就是每天對這3822座佛塔進行巡查,因此每座佛塔的情況都了然於心。這次受損的16座佛塔,他們也迅速梳理了清單,包括佛塔的名字、受損情況。

16座佛塔,其中最出名的有兩座。

蘇拉瑪尼塔的塔尖在地震中受到輕微損傷。陳羽嘯攝於2025年4月4日

一座是Su la ma ni Guphaya(蘇拉瑪尼塔),這座古塔建於西元1183年,距今已有842年歷史,由兩層樓組成,每一層都是方形。週邊有精美的磚砌作品、釉面陶土裝飾、石膏雕刻,內部沿著前廳和天花板繪有精美的壁畫。“這座佛塔有很多壁畫,裡面可以轉一圈,外面也可以轉一圈,在裡面轉一圈的地方有一點點裂了”,Aye Phyu Pyar Nyo說道,“不是很大,有一點點。”

Aye Phyu Pyar Nyo介紹,蘇拉瑪尼塔在2016年6.9地震中就曾遭到損傷,塔尖坍塌,壁畫也多處脫落。震後重修了塔尖,在2022年修好,但這次地震中又再次遭到損傷。

蘇拉瑪尼塔內部的精美壁畫。陳羽嘯攝於2025年4月4日

“當時從外觀看起來就發現塔尖有問題”,Aye Phyu Pyar Nyo說,這次震後巡查發現情況異常后,她與同事Daw Kyal sin lin爬上塔頂仔細查看,“之前修好的部分有一點點掉下來,但不是很厲害。”

另一座很有名的佛塔叫Hti lo min lo Guphaya(提魯明魯塔),始建於西元1218年,距今也有807年歷史,由當時的國王提魯明魯興建,建築高約46米,共有三層,這座塔也是塔尖和壁畫受到一些影響。

距今有807年歷史的Hti lo min lo Guphaya(提魯明魯塔)在此次地震中受損。陳羽嘯攝於2025年4月5日

此外,其他十余座佛塔的受損情況也集中在“塔尖歪斜開裂或者門楣的一些磚石開裂,或者壁畫出現裂縫,但都比較輕微”。

“目前先統計情況,還沒有開始制定維修計劃,因為蒲甘佛塔是世界文化遺產,需要上報后再研究下一步方案”,Aye Phyu Pyar Nyo說,“這次會慢慢來,因為情況不算特別嚴重,和2016年那次地震的時候不一樣,那次很嚴重,必須馬上做很多事情。”當問到受損情況是否比自己預估的要輕微一點時,Aye Phyu Pyar Nyo臉色嚴峻,“蒲甘佛塔每座都很珍貴,都是幾百年歷史的古老遺產,哪怕是微小的損傷也是無法估量的損失”。

中方援助修復的最高古塔“他冰瑜塔”並未在此次地震中受損,現場還搭建著施工腳手架。陳羽嘯攝於2025年4月5日

保護:

中方援助修復的最高古塔未受損

其他受損古塔如何修復待定

他冰瑜塔位於蒲甘塔群的中部,始建於1144年,高達60多米,是蒲甘最高的佛塔。2016年8月緬甸曾發生6.9地震,包括他冰瑜塔在內的近400座佛塔遭不同程度損壞。2018年,經中緬雙方達成友好協定,中方文物專家進駐蒲甘,全面開展他冰瑜寺援助修復專案,包括文物本體保護修復、壁畫保護、考古、文物安全防範等工程。

4月5日上午,封面新聞記者實地探訪他冰瑜塔,現場擺放著中方援助修復團隊搭建的腳手架、牽引繩索、修復材料等。記者從中方援建工程師處瞭解到,他們來到蒲甘后,經過前期調查,在2022年正式開始修復工作,預計修復工作會持續到2032年以後。

中方援助修復的他冰瑜塔一處塔尖傾斜,但據瞭解是2016年地震後便出現的狀況,並非此次地震造成的損毀。陳羽嘯攝於2025年4月5日

他冰瑜塔是否在這次地震中受損?中方工程師向封面新聞記者透露,此次地震並未對他冰瑜塔造成損傷。在網上,有圖片流傳稱他冰瑜塔部分塔尖歪斜。封面新聞記者在現場看到確有此情況,但通過工程師證實,其實幾處塔尖歪斜的情況都是2016年的地震造成,只是目前還暫未修復。

“我的主要工作內容是每天對佛塔進行巡查”,工程師Daw Kyal sin lin經常對接中方的援助修復專案,對他冰瑜塔也非常熟悉,“這次地震並未對他冰瑜塔造成損傷。”

2025年4月5日,緬甸考古博物司蒲甘分局工程師Aye Phyu Pyar Nyo和Daw Kyal sin lin正在查閱佛塔資料。陳羽嘯攝

西元11世紀,緬族在蒲甘建立了緬甸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王朝,即蒲甘王朝。蒲甘文化地區經過漫長歲月洗禮,時至今日仍保留著3822座緬甸各個歷史時期建造的佛塔、佛寺,是世界上佛塔最多的古城之一。數千座佛塔形式不同、顏色各異、高低不一,但都精雕細刻、獨具匠心,在國際上享有“萬塔之城”的盛譽。這次大地震對蒲甘佛塔雖然未造成嚴重影響,但每一絲細微的裂痕,都是無法完全癒合的傷口,如何修復這些前人留下的遺產,依然是一個值得長期研究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