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正式體育比賽都不能缺少裁判,然而,非常辯證的是,裁判的最佳表現卻是:比賽過程中,觀眾和運動員都感覺不到裁判的存在。只要比賽中裁判頻繁地介入,往往就是這場比賽甚至這項運動,出了問題。
今年1月,在體育界發生了一個影響極壞的裁判干預比賽事件,那就是圍棋的LG杯決賽。平時都不知道在哪裡的圍棋裁判3次現身,罰了柯潔2次,1次直接判負,激起軒然大波。如果最終不是中國圍棋協會選擇自己吞下這枚苦果,這項運動都會玩不下去了。
4月1日至6日,世乒聯仁川冠軍賽在韓國舉行,又是在韓國,乒乓球開了一個壞頭。
本屆仁川冠軍賽,僅僅6天的時間,據不完全統計,裁判一共出示黃牌50多次,其中,一名馬來西亞裁判一人甩出7張黃牌。而且,一些黄牌的出示理由人神共愤,比如,向鵬發球剛擺一個姿勢,就拿到黃牌;張禹珍對陣高承睿的比賽,上一個球打完剛7秒就吃到黃牌;宇田幸矢因怒吼被吃黃牌;奧恰洛夫擦球拍吃到黃牌。其中,向鵬的場外指導陳振江想問一下裁判什麼事被罰時,也吃到黃牌,開了乒乓球教練員吃黃牌的先河。
而且,裁判還有很多次的直接罰分。乒乓球比賽中,兩次黃牌警告則罰1分。本屆仁川冠軍賽,在我們關注的中國選手中,就有向鵬、陳幸同等球員被罰分。
裁判在頻繁干預比賽的事由,其實是一些跟乒乓球比賽勝負沒啥關係的雞毛蒜皮的小事,如拋球不太垂直,如拖延時間,如大聲叫喊等,這跟圍棋比賽中,吃子沒有放到棋盤蓋中的理由大同小異。可裁判作出判罰的行為,比運動員被判罰的行為更加影響比賽勝負。也就是說,乒乓球比賽中,裁判主動去判運動員的這些小事情,不是令比賽更公平,而是更大程度地造成了比賽的不公平。
更加令人鬱悶的是,其他比賽中,對裁判的判罰不服的,運動員都還可以挑戰鷹眼或視頻重播,只有乒乓球比賽,裁判判了之後,你服也得服,不服也得服,以至於比賽公平,完全成了一筆糊塗賬。運動員和觀眾在判罰出現后,都是生一肚子氣。
這樣玩下去,運動員受不了,觀眾更受不了,裁判也變得更難了,沒有一方受益,最終損壞的,是乒乓球這項運動。這是搞的哪門子改革?
其實,要避免出現損害乒乓球運動的事情發生,並不難,有兩條路可以走。
一是回頭路。這很簡單,放寬裁判標準,回到以前的裁判法中去。
二是走新路。把乒乓球比賽的鷹眼開發出來,一場比賽給2次挑戰機會,對裁判不服的,都可以挑戰鷹眼或視頻重播。從其他專案使用鷹眼的經驗可以知道,比賽中的鷹眼挑戰,會更大程度地增加比賽的觀賞性,乒乓球完全可以毫不猶豫地搞起來。
WTT是我們的人在當一把手,一直覺得他挺有水準的,相信他能把這件事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