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香港金牌綠葉劉雅麗,與周潤發、呂良偉同期出道,演過不少經典之作,像《楚留香傳奇》、《天龍八部》等等。
60 歲大壽當天,她的親朋好友紛紛到場祝賀,派對來到最高潮,她上臺說的一句話,瞬間讓在座親友愣了神。
在她
“我決定要和我的丈夫離婚,我受夠了。”
她對著兒子說:“媽媽忍了好多年,真的很辛苦了。”
到底是怎樣的婚姻能讓劉雅麗隱忍數十年,又是什麼樣的丈夫讓劉雅麗備受婚姻的摧殘和煎熬?
劉雅麗作為香港無線電視台第六期培訓班的一員,年輕時便參與過不少經典劇作的演出,作為金牌綠葉,她的演技也受到了不少觀眾的喜愛。
雖然事業並沒有大紅大紫,但她的愛情卻先來到。
25 歲時,她在朋友生日會上通過經理認識了一位外籍男人,兩人一見鍾情火速結婚,為了愛情她甚至放棄了演藝事業前往美國生活。
為了愛情,拋棄所有,一切重頭再來。
當時她身邊的朋友同事都覺得她是不是被下蠱了,只有她,滿心憧憬著幸福的婚姻生活。
為了迎合丈夫的口味,她學做西餐,即便白人飯她自己怎麼也吃不慣;
丈夫不愛幹家務活,她一切承包,成了家中的保姆;
婚後前幾年,她就像家裡永動機一樣,十分有動力幹著幹不完的雜活,直到兒子的出生,她才看到了婚姻的真相。
丈夫只生不管,當起甩手掌櫃,在兒子 3 歲那年,他開始酗酒動粗家暴,這像一把利刃,劃破了劉雅麗心中對婚姻的濾鏡。
她無數次深夜痛哭,無數次想離開這個所謂的家,她想離婚,可是看著牙牙學語的兒子,她還是決定忍下來,畢竟,兒子需要一個完整的家。
之後整整十年,她活成了家中的幹活機器,成了丈夫眼裡的“隱形人”,但沒辦法,她一心只撲在孩子身上,沒有自己的工作和收入,連生病都不敢去醫院,離開丈夫,自己又如何能承擔日常生活的花銷。
幸好,在兒子能獨立生活后,早已有覺悟的她通過學習和結識人脈資源順利開了一家公司,有了穩定的收入。
事業忙起來了,自然家裡就很難兼顧過來,只愛躺平的丈夫又一直拖著她的後腿。
這也讓她倍感痛苦,可她知道,生氣沒有任何作用:“我覺得人從來不會忙死,只會被氣死,所以我對他一點氣都沒有,只會氣壞自己。”
為了給兒子一個完整的家,她硬生生忍了數十年,多少個日夜煎熬,多少次想逃離卻又不得不堅持。
幸運的是,長大後的兒子靠自己在洛杉磯站穩了腳跟,成為了一名舞台劇演員。
劉雅麗終於下了這個蓄謀已久的決定,60 歲大壽當天,和丈夫提了離婚。
離婚後,有一次她和兒子通電話,兒子說的一句話讓她大為感動,“媽,你離婚時,教會我最重要的事,是愛自己比什麼都重要。”
如今的劉雅麗,活成了許多中年女性夢寐以求的樣子。住著獨棟別墅,經濟自由,手機備忘錄里有著 27 個未完成的旅行清單。“有人問我不再婚怕不怕孤獨,我說孤獨是自由的孿生姐妹。”
這個被婚姻困住半生的女人,終於成為了可以振翅高飛的鳥兒。
細想劉雅麗的故事,多少中年女性會從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多少人在不幸福的婚姻中為了孩子忍氣吞聲、強顏歡笑?
可這樣的犧牲,孩子真的能從中收益嗎?
孩子對家庭氛圍的敏感度遠超成年人。長期冷戰、爭吵或壓抑的環境,可能讓孩子感到不安、自責,甚至形成對親密關係的錯誤認知,同時,父母的痛苦情緒可能無意中傳遞給孩子,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孩子也可能因目睹父母的壓抑而學會隱藏自己的真實感受,形成討好型人格或情感障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孩子通過觀察父母學習如何經營關係、處理矛盾。如果連父母都是選擇隱忍、冷漠來解決一切問題,那麼長大後的孩子必然也會有樣學樣。
所以,如果在不幸的婚姻中,屬實處於不可調和的狀態,大方坦誠地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解釋分開的原因,強調父母的愛不會改變,這才是給予孩子最大的愛。
孩子的幸福與父母的幸福並非對立——一個在愛和尊重中成長的單親家庭,遠勝於一個充滿壓抑的“完整”家庭。
如果覺得婚姻可以嘗試挽回,但感到迷茫,不知如何通過溝通和行為去拉近彼此,為孩子創造”安全空間”,不傷害孩子,重建幸福家庭,可以聯繫幸知,我能為你去看見婚姻問題的核心,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法。你值得被傾聽,孩子也需要一個健康快樂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