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娃都是“小邋遢”?這3個原因是關鍵
更新于:2025-04-07 06:51:47

說到邋遢,相信不少A娃媽都深有同感。

以下這些不好的生活習慣,估計大家多多少少都有碰到過。

房間淩亂不收拾、東西找不到

不愛刷牙不愛洗澡

東西一股腦亂扔也不主動放好

垃圾丟遍地都是

衣服穿了沒一天就髒了

在家光腳還不愛穿鞋

這些邋遢不講衛生的情況,讓媽媽們很抓狂。

家長們就會陷入“一邊收拾房間,一邊說孩子”的惡性循環中,孩子卻不知道怎麼做才能讓父母滿意。

NO.01ADHD為什麼不愛乾淨?

美國國家生物技術資訊中心發表的一項研究表示:只有48%的ADHD兒童每天早上刷牙,只有48%的兒童每天晚上刷牙。

ADHD並非天生傾向於“邋遢”的生活方式,其背後的真正原因在於他們面臨的注意力分散、執行力挑戰以及情緒波動等問題,這些問題往往使他們難以集中精力來妥善管理個人衛生事務。

>>>>執行功能發育緩慢

執行功能指個體對思想和行為進行有意識控制的心理過程。

執行功能指導行動,控制行為,激勵人們去實現目標,並為未來的事件做好準備。

執行功能在2歲時開始發育,到30歲時完全發育。

患有ADHD的人通常在發育方面延遲30%至40%,這使得他們更有可能以短期目標為動機,而不是長期目標。

因此,遇到淩亂的房間,他們不知道從哪裡開始收拾,也難以有序的去一個個進行整理。

例如,當你安排他們去整理房間時,他不知道先去整理桌面還是整理衣櫃,往往看到一點就干一點,最後就是該乾的也幹了,但是都沒收拾利索。

執行功能障礙讓A娃們難以有序的整理,以至於房間越收越亂。

>>>>注意力缺陷難以集中

想記住一個內容,需要孩子首先把注意力集中在這個事物上面,然後大腦對這些事物進行加工,才能形成記憶。

對於A娃來說,他們對外界不相關或不重要的信息特別敏感,外部的吸引源無時無刻對他們造成影響,導致很難去專心的干一件事情。

當他開始收拾床上用品的時候,看到書桌上的零零碎碎,可能就會立馬丟下手中的任務,去搗鼓書桌上的東西,搞著搞著就忘了。

並且,由於注意力比較分散,持續注意力受損,很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關注同一個任務和事情,隨著任務時間的增長,他們會表現出不耐煩、暴躁、衝動。

當手頭的事情完成以後,又發現了上一個未完成的任務,想到還有許多疊在一起的新任務,隨著時間的拉長,事情也就越做越亂,耐心也是越來越少。

>>>>負面情緒影響

ADHD的兒童情緒波動非常不穩定,這些情緒上的難題會加深他們自我管理方面的挑戰。

一旦他們陷入沮喪、焦慮或憤怒的情緒中,保持個人衛生的專注力就會大幅下降。

比如說負面情緒,有些孩子害怕去做一件事(有難度怕自己做不好、自信心低),就會選擇逃避,拖到最後一刻沒有辦法了才做,當然結果也是不理想的。

或者孩子本身厭惡一件事,比如說收拾東西、分門別類、查找東西,這對ADHD孩子來說是存在困難的。

於是孩子就不願意去做,隨手一丟讓他們感到沒有束縛很自在。

NO.02擺脫雜亂,讓A娃更有序

那麼如何才能説明孩子轉變“邋遢”的行為呢?

以下幾個小方法快來學學吧。

01技巧一:劃分空間區域

將孩子房間的都區域都按照相關特點設置一定的專用空間。

例如,可以在書桌的範圍建立一個“學習角”,可以把學習相關分類的物品都放在該區域,讓孩子在書桌上就可以接觸到所有的學習物品,切記,一定要把不相關的物品遠離該區域。

與此同時,在房間的另外一個區域可以設置一個娛樂角,讓孩子能夠在這個空間裡進行遊戲、手工或者閱讀課外書。

所有的空間都需要保持簡潔乾淨、易於收拾,這樣才不會影響孩子有過多的分心。

設置專區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減少各類物品的分散程度,也方便孩子的後期使用和整理。

02技巧二:巧用管理工具

設置一個整理清單,在清單中寫好每日需進行的活動和任務。

清單中將每個區域需要整理的物品都寫出來,當孩子整理好后,就可以在清單上畫個勾。

讓他們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整理進度,這樣的正向反饋機制,有助於激發孩子的整理熱情,讓他們更加積極地參與到整理工作中來。

同時,還可以購買一些設計合理、色彩鮮豔的收納盒,來説明孩子更好地整理和收納自己的文具。

這些收納盒不僅具有實用性,能夠讓孩子輕鬆地將文具分類存放,還能使整理效果更加可視化。

面對那些常常在啟動任務時感到困難的孩子,我們可以採用鬧鐘來提醒他們按時完成各項任務。

通過結合鬧鐘和任務表單的使用,為孩子提供一個全方位、多層次的提醒系統,幫助他們更好地管理時間和任務,逐步克服啟動困難的問題。

03技巧三:增加孩子動力

對於ADHD來說,獎勵可太重要啦,要是沒有一定的動力,他們也很容易懈怠。

具體來說,我們可以設定一個積分系統,當孩子完成一次任務后,就給予他們一定的積分作為獎勵。

這些積分可以根據任務的難度和完成的質量進行適當調整,以確保其公平性和激勵性。

而不同的積分等級,則可以兌換不同種類的獎勵,比如玩具、書籍、電影票等,讓孩子在選擇獎勵時有更多的自主權和期待感。

當然,在制定獎勵機制時,我們必須充分考慮孩子的興趣和喜好。

只有那些真正能夠吸引孩子、激發他們興趣的獎勵,才能產生持久的激勵效果。

因此,我們可以與孩子共同協商,了解他們的願望和需求,從而定製出最符合他們心意的獎勵清單。

這樣的正向激勵,不僅有助於鞏固孩子的良好行為,還能為他們的成長之路增添更多的歡樂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