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於網路
之前看《甄嬛傳》的時候,一直覺得皇上做事兒實在太奇怪了,皇上明知道余莺儿不是倚梅园祈福的女子,但他偏偏假裝沒發現,反而封餘鶯兒為妙音娘子,夜夜寵幸。
直到重刷到餘鶯兒得寵時,沈眉莊對甄嬛說:“看著別人,我也有點害怕。”這才明白,皇上寵幸餘鶯兒,是有原因的。
當初余鶯兒冒充甄嬛到了御前時,拿到了小像的果郡王,自然認出眼前之人不是倚梅園小像的主人,但他也不能明說,不然就會暴露出自己私藏小像的事兒。
不過果郡王通過余鶯兒輕浮的舉動發現,她並沒有什麼才情和底蘊,大約只是機緣巧合,聽到了這首詩罷了,所以他用兩句詩,就試出來餘鶯兒什麼都不懂,連詩詞的主人都搞不清楚,絕對不是倚梅園的女子。
皇上自然也知道了,他見多識廣,又有果郡王在旁邊暗暗出手,怎麼可能看不出來粗鄙不堪的餘鶯兒,並不是除夕那晚才華橫溢的女子,只不過他不在乎。
圖片來源於網路
皇上是一個標準的帝王,是上位者,他寵愛餘鶯兒,並不是缺討他歡心的女子,只是帝王的權衡之術罷了。
當時後宮最得寵的除了華妃之外,就是沈眉莊,華妃的娘家為皇上所忌憚,沈眉莊又是太后看中的人,主要是用來幫皇后鞏固烏拉那拉氏的榮耀。
皇上雖然想要有個人制衡華妃,但不想一直被太后和皇后的勢力所利用和掌控,所以他利用餘鶯兒與後宮幾大勢力進行博弈,攪渾一池春水,好從中得利,來制衡這兩方的勢力。
最妙的是,余鶯兒沒有背景,跟前朝勢力毫無牽扯,只能依靠皇上的寵愛,皇上哪怕再寵愛她也不會引起前朝勢力的波動。
余鶯兒還會唱崑曲,能討他歡心,讓他在政務之餘放鬆一下,不至於太過委屈自己,在皇上看來,這就足夠了。
而且皇上還能利用對余鶯兒的寵愛,向後宮和前朝彰顯自己恩威並施的手段,告訴他們,天威不可測,皇上才是宮裡的主子,寵愛誰,太后和皇后說了不管用,只有皇上說了才算。
圖片來源於網路
其他人也很明顯地接收到了這個信號,所以余鶯兒盛寵時,沈眉莊才會說:“看著別人,我也有點害怕。”,她怕的,是天威難測,後宮生存全憑皇上恩寵,沒有恩寵,活得連奴才都不如,這也正是皇上想要她們體會到的東西。
而余鶯兒也確實不負皇上所望,小人一朝得志,竟然倒反天罡,把欣常在都送進了慎行司,在後宮攪起一片渾水,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放在她身上了。
當時皇上肯定聽到了風聲,但並沒有什麼舉動,反而是太后實在坐不住了,鶯奪了餘鶯兒的封號,讓她閉門思過。
而余鶯兒在皇上宮前唱了一宿崑曲之後,向來看重規矩的皇上,破天荒地讓餘鶯兒再度復寵了,這並不是他對餘鶯兒多寵愛,多捨不得,不過是因為她還有利用價值,暫時找不到合適的人替代她的位置罷了。
直到後來皇上遇到了甄嬛,他有了更好的平衡勢力的人選,這才順著甄嬛的意,放棄了餘鶯兒。
皇上是整個紫禁城的主人,所有人在他看來,都是他可以利用的棋子,有沒有真心完全不重要?,重要的是可以利用她來彰顯自己的皇權,平衡後宮的勢力。
所以說,有時候天上掉餡餅可不一定是好事兒,看似美味的“餡餅”背後,往往隱藏著意想不到的陷阱。
如果某件事讓你覺得佔了大便宜,不妨靜下心來,想想這背後的利益邏輯,利字邊上一把刀,渴求不切實際的利益,最終只會付出慘痛的代價,保持清醒,看淡得失,才是為人處世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