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族,這個曾經在手機市場風光無限的品牌,如今卻似乎陷入了深深的泥潭。雖然魅族手機的品牌價值依然被外界所認可,但銷量的大幅下滑卻是不爭的事實。吉利旗下的星紀時代雖然完成了對魅族科技的收購,但魅族似乎並未因此迎來轉機。
據自媒體“互聯網手機時評”報導,一份關於星紀魅族要求員工搬遷深圳的文檔在網上流傳。這一消息無疑給魅族員工和外界帶來了不小的震動。珠海魅族營銷服務中心,包括市場部和銷售部,以及上海行銷服務中心的員工都需要搬遷至深圳。此舉被解讀為魅族在尋求新的突破點,然而,對於員工來說,搬遷意味著生活和工作環境的巨大變化,這無疑增加了他們的不安和焦慮。
儘管星紀魅族為了安撫員工,推出了早晚深圳-珠海往返大巴班車和貨幣化補貼等政策,但這些措施似乎並不能完全消除員工的顧慮。畢竟,搬遷帶來的不僅僅是地理上的距離,更是心理上的隔閡和不確定性。
在吉利收購魅族后,魅族曾迎來了一次高層變動。天眼查App顯示,在2024年5月份,星紀魅族科技有限公司悄然換帥,原CEO沈子瑜卸任,由蘇靜接棒,同時湖北星紀魅族科技有限公司的法人也由沈子瑜變更為蘇靜。然而,在蘇靜執掌魅族的這段時間里,魅族並未能扭轉頹勢。雖然魅族發佈了多款AI產品,但手機業務依然沒有明顯起色。魅族手機的銷量依然低迷,新品發佈的節奏也明顯變慢。
蘇靜曾表示,星紀魅族接下來的重點工作是戰略、人才和產品。然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魅族在這三個方面都面臨著不小的挑戰。在戰略上,魅族似乎缺乏清晰的方向和明確的規劃。在人才方面,魅族的人才流失問題依然嚴重,新員工的招聘和融入也面臨著不小的困難。在產品方面,魅族手機的性價比和拍照等性能已經大不如前,與競爭對手相比缺乏競爭力。
此外,魅族一直引以為傲的Flyme系統也面臨著被友商趕超的風險。在影像能力方面,小米、OPPO、華為等已經研發了自主的影像系統,而魅族卻依然依賴於第三方調教。這使得魅族手機在拍照方面的表現與其他品牌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
在創新業務方面,魅族雖然重點發力AR智慧眼鏡市場,但這一市場規模相對較小,且面臨著小米、華為等巨頭的潛在競爭。如果魅族不能在這一領域取得突破性的進展,那麼其未來的發展前景將更加堪憂。
更為嚴重的是,魅族手機的銷量低迷和新品發佈節奏變慢已經形成了連鎖反應。早年魅族積攢的人氣正在不斷減弱,存量使用者也在逐漸減少。這使得魅族手機在市場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小,品牌地位也面臨著被邊緣化的風險。
雖然吉利收購魅族后曾計劃將其上市,但如今看來這一計劃似乎遙遙無期。魅族手機的銷量沒有起色,也未推出爆款類產品,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星紀魅族的估值。如果魅族不能儘快改變現狀,那麼其未來的發展前景將更加黯淡。
2025年對於蘇靜和魅族來說將是至關重要的一年。如果魅族不能在這一年取得突破性的進展,那麼其未來的發展前景將充滿不確定性。蘇靜能否帶領魅族走出陰霾?這個問題依然懸而未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