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經綸
不知道有多少人發現自己的父母不知何時臉上出現了皺紋,甚至還出現了老花鏡。更令人震驚的是,由於配鏡意識不夠或捨不得花錢,他們的老花鏡很多竟然是從菜場、地攤、夜市、網路購買的,沒有驗光全憑感覺,一副眼鏡甚至9.9元都不用,還包郵。
那麼,這樣的花鏡真的能戴嗎?會不會有什麼隱患?
老花眼的專業名詞是老視,一種正常生理現象。我們人眼看近處需要經過調節聚焦,而隨著年齡的增長,眼內的晶狀體逐漸硬化,眼睛的調節能力逐漸下降,則會導致看近的時候也就無法清晰聚焦,看東西也就自然模糊了,且老花眼的程度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不斷加重。
一般正視眼的老花現象會在40~45歲左右出現,52歲發生率幾乎是100%,原本就有屈光不正的人群出現老花的時間會略有早晚,比如很多人認為的“近視不老花”實際上也只是時間問題,而像存在遠視的人群,最早可能在40歲之前就會出現老花。
地攤或網上便宜的老花鏡可以買嗎?
簡單來說,滿足相關國家標準的可以是可以,但也不建議。
主要原因有以下這些方面:
首先,不要覺得老花鏡便宜就沒有品質要求了,目前市面銷售的老花成品眼鏡是需要符合相關國標的,有些企業執行的是配裝眼鏡GB13511.1-2011單光和多焦點眼鏡標準,有些企業執行的是GB13511.3-2019單光老視成鏡標準,要知道符合國標是一個產品的基本保證,而很多地攤夜市、網上銷售的老花鏡連這個保證都沒有,故很多方面都會存在品質問題。
其次,夜市地攤甚至網路銷售的老花鏡即便滿足了以上國標,但因為銷售場所限制導致其無法提供驗光服務,所以通常只能採用經驗法幫購買者選擇眼鏡。
較為常見的經驗選鏡法圖示示例
但以上表格是只針對正視眼人群的經驗選鏡建議,而有很大一部分人群,他們視力也許都能達到1.0,但並不代表他們都是正視眼,很多人可能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基礎度數,比如小遠視、低度近視、50度的散光或者左眼正視右眼近視等情況,在看遠的時候也許不戴眼鏡也能看得清楚,但當需要配戴老花鏡時,則需要在他們的基礎屈光度數上進行近附加,這就需要根據用眼需求來進行調整。
這樣來看,經驗法實際上會造成較大誤差,錯誤的度數可能在剛開始戴上時沒什麼體現,但戴久了,就會導致視疲勞、頭暈噁心,甚至出現越戴眼越花的情況。所以,經驗法只能作為條件不允許、迫不得已時的參考,條件允許的話,建議還是去正規機構檢查和配鏡。
老花眼應該如何正確驗配?
簡單來說,即便是老花鏡,也需要進行專業的驗配。
老花眼的驗配給人的感覺好像很簡單,但從專業角度來看,驗配老花實際上要比其他屈光不正問題還要複雜,如果說近視、遠視、散光等問題的驗配是基礎,那麼老花的驗配就是加強。
如同上面所說,很多人雖然視力還不錯,不影響日常用眼,但眼睛存在一定程度的屈光不正,所以針對這類人群想要獲得正確的老花眼矯正度數,首先就要先測量他們的基礎度數,然後再進行老花眼的附加光度測量。
對於我們廣大本來就戴眼鏡的人群來說,流程更是如此,而且和一般人印象中的老花眼都採用凸透鏡不同,當近視超過了一定度數,即便是老花鏡,用的也是近視用的凹透鏡片。舉個例子,如果你是-500度近視,又有了老花眼+100度,這時候你需要的老花鏡度數就是-500+100=-400,而不是直接購買+100度的老花鏡。以此類推,遠視、散光同樣需要在原始度數上加上這個近附加光度,才是最終的近用老花光度。
而一些特殊群體,比如單眼屈光不正一隻眼近視一隻眼正視,一隻眼近視一隻遠視,又或者一隻眼單純散光、一隻眼近視等等情況,更是需要進行準確測量,才能確保老花鏡的準確驗配。
除了驗光度數之外,在加工的時候,還需要重新測量近用雙眼瞳距,這是因為看近的時候我們人眼會有一個內轉,所以瞳距相較於看遠是縮小的,從經驗法推斷大概在2mm,但實際上,因為每個人眼部內旋的能力不同,近用瞳距自然也就存在差異,只有測量才能保證準確。
而且隨著年齡的增加,很多疾病同樣會引起老年人視力下降,所以在驗配前,專業的門店還會通過裂隙燈或眼底鏡,排查是否有眼病引起視力下降的可能,比如白內障、青光眼、黃斑病變等。
由此可見,針對老花眼的驗配是更加複雜且有必要的。
驗配后如何選擇鏡片?
看完了以上內容,相信大家已經瞭解,想配一副合適自己的花鏡,是需要滿足一定條件的。實際上除了少部分之外,其他絕大部分老花人群都是需要專業驗配定製的,也就是像其他屈光不正人群一樣,根據配鏡處方選擇合適的鏡片鏡框進行加工製作。
而且現在根據不同需求,除了單光鏡片之外,漸進多焦點鏡片在目前來看,對廣大戴鏡人群來說是一類更好的老花解決方案,它在一副鏡片上實現了多個焦點,可以同時滿足遠、中、近不同距離下的用眼需求。免去了以往看遠看近兩副眼鏡,或者來回摘戴老花鏡的困擾。
看完以上內容,大家記得在下次回家時,陪爸媽去進行一次專業的視力檢查,併為他們配備一副合適的老花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