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醫學檢查的普及,發現肺結節的現象日益常見。然而,這一發現常引發公眾的疑慮與恐慌,許多人擔心這是否是肺癌的前兆。本文將深入剖析肺結節的相關知識,幫助您擺脫不必要的恐懼,以平和的心態面對這一問題,並共同揭開肺結節的神秘面紗。
最近幾年,我們注意到肺結節的檢出率有了顯著提升。這不僅得益於現代影像技術的不斷進步,也與人們日益增強的健康意識緊密相連。高解析度CT等高端醫療設備的廣泛應用使得細小結節的檢測成為可能。此外,環境因素如空氣污染、吸煙以及職業暴露等也可能是導致肺部病變增加的原因。
肺結節是指直徑不超過3釐米的肺內局部異常病灶,它們通常在胸部CT或X光檢查中被發現。如果病灶直徑超過3釐米,則被稱為肺腫塊。
肺結節是肺部的一種異常影像表現,通常顯示為邊界清晰、球形或類球形的陰影。它們的大小可以從小於5毫米至3釐米不等。肺結節可能是良性或惡性的,甚至有可能並不具有臨床意義。
肺結節的形成原因多種多樣,主要可以分為良性和惡性兩大類:
這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之一,也是最難回答的。下面我將盡可能詳細地為大家解讀,希望大家耐心閱讀,一定會有所收穫。
實際上,超過90%的肺結節是良性的!
因此,8毫米的結節成為了一個敏感的指標。根據最新的2017年Fleischner協會指南,8毫米並非是進行手術的絕對指征。對一個結節是否需要手術,需要綜合評估多種因素。
如果結節直徑超過8毫米,並且具有邊界不清、分葉狀、邊緣毛刺、內部有空泡和血管穿行等特徵,則需要定期複查。如果在複查過程中發現結節增大或實性成分增多,最好通過相關診斷性穿刺或考慮手術切除。因為這類結節有可能會發展成肺癌。
即使結節被確診為惡性,也不必過於擔心,早期手術治療的10年生存率可達90%以上。
邊緣不規則:
分葉狀:
毛玻璃樣改變:
體積倍增時間少於400天通常提示惡性風險較高。具體來說,實性結節的倍增時間為149天,半實性結節為457天,而磨玻璃結節的倍增時間可以長達813天。如果結節在3到6個月內迅速增大,惡性可能性較大。
即便結節被確診為惡性,也不必過於焦慮。及時進行適當的治療,尤其是早期手術治療,通常可以獲得良好的預後。
長期吸煙者,特別是重度吸煙者(吸煙≥400支/年)或戒煙時間少於15年的人,發生惡性肺結節的風險顯著增加。值得注意的是,長期被動吸煙也是高風險因素之一。
長期接觸石棉、致癌化學品(如砷、鎳、鉻)等的職業暴露歷史會增加惡性結節的風險。
有癌症(尤其是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結核等病史的人,出現惡性肺結節的風險較高。
有肺癌家族史的人遗传易感性增加,惡性肺結節的發生率較高。
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
正如前文提到的,由於肺結節的成因多種多樣,因此治療方法也各不相同。如果肺結節是由炎症引起的,胸部CT顯示肺部炎性陰影的肺小結節,如由細菌感染或真菌感染引起,使用抗生素或抗真菌藥物可能會有效,治療後結節可能會縮小或消失。
可以考慮在抗炎治療1-2周后複查CT以評估結節是否有變化。
需要注意的是,陳舊性病變的結節通常在胸部CT上表現為鈣化、密度較高。這類結節一般不需要抗炎治療(具體應由專業醫師評估)。
然而,對於由其他原因引起的結節,比如原發性肺癌、轉移性腫瘤或良性腫瘤(如錯構瘤),藥物治療通常是無效的,可能需要手術、放療或化療。
此外,某些炎症性結節(如肉芽腫)也可能需要特定的抗結核藥物治療。因此,明確結節的性質對於選擇適當的治療方法至關重要。
整理不易,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説明,歡迎點讚、評論、轉發給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