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科技4月5日消息,據“中國石油”官微發文,由CPECC西南分公司承建的國內首個CCUS - EGR先導試驗工程 —— 卧龍河氣田茅口組氣藏CCUS - EGR先導試驗工程(引進分廠)碳捕集裝置已成功完成調試。
該項目意義非凡,它不僅是國內首個天然氣凈化廠尾氣碳捕集工業化專案,更是國內首個將二氧化碳用於回注驅氣的示範專案。其碳捕集裝置作為國內首套低壓、中低濃度碳捕集裝置,創新性地採用了 CCUS - EGR(碳捕集 + 回注驅氣)新模式。該模式運用化學吸收法對尾氣處理單元排出的二氧化碳進行捕集,預計每年可捕集二氧化碳約 2.65 萬噸,捕集后的二氧化碳回注至地下,不僅能提高採收率約 10%,還實現了碳源迴圈利用與零排放。
在專案推進過程中,面臨諸多難題。原料氣呈現低壓且低濃度狀態,工期緊張,介面複雜,施工安全風險高。為攻克這些難關,西南分公司充分發揮自身的設計優勢與核心技術優勢,迅速組建了一支由油氣加工室、採購部、施工投產運維部等部室技術骨幹組成的專案執行團隊。團隊強化專案全過程管理,對設計、採購、組橇、施工各環節進行統籌協調,並與西南油氣田公司天然氣凈化總廠緊密合作,有力推動了裝置的高效設計與建設。
鑒於二氧化碳相對集中,且具有量大、低壓、低濃度的特點,西南分公司與西南油氣田公司展開多次深入交流。經過嚴謹論證,最終確定採用化學吸收法對尾氣處理單元排出的二氧化碳進行捕集,並應用西南分公司的 CPC - 3 碳捕集專利技術及工藝包。這一舉措極大地降低了碳捕集裝置的捕集成本與裝置能耗,成功探索出低能耗低成本碳捕集技術的關鍵路徑。
面對專案介面複雜、施工週期緊的挑戰,西南分公司深入踐行 “六化” 建設模式,採用分公司 4.0 模組化技術,結合設備成套供應與現場深度預製方式,全面拓展作業面。團隊高效完成了 7 個橇組、近 2 萬達因的焊接工作,有效節約工期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