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鐘看懂亮機卡怎麼選丨百元價位全新顯卡選購與調試指南
更新于:2025-04-06 01:39:23

低預算用戶裝機繞不過的問題,就是如何選擇一張合適的顯卡,特別是百元價位的亮機卡,買二手怕翻車,買全新則是怕性能不夠,很容易陷入長時間糾結。

本文和大家分享下百元價位的全新亮機顯卡如何選購,同時也有實戰的使用經驗分享,歡迎點讚收藏打賞三連,有複雜問題諮詢請單獨聯繫。

⏹ 本文目錄

本文雖然已經盡量精簡了描述,但要素確實蠻多,看不完可以收藏下,後面可以按需跳轉觀看哈。

⏹ 基礎知識

按照使用目標分類,亮機卡有兩種:

傳統意義上的亮機卡僅是保證電腦能開機,因為部分CPU沒有核顯,不安裝獨立顯卡就過不了BIOS自檢,不需要考慮性能,看有多少輸出介面就行。

當前主流亮機卡的定義則是滿足最低軟體需求,比如流暢使用Photoshop建議是4G顯存+支援DX12的獨立顯卡,遊戲則一般是能跑滿1080P+60FPS。

軟體/遊戲對顯卡的要求不用猜,直接去目標的官網搜“硬體要求”或者“requirement”,一般有單獨的介紹,看我們這些博主的測試結果也行,下面會分享具體怎麼看。

按照購買后的使用難度,亮機卡分為全新、二手/翻新和魔改卡這三類,簡單介紹下優缺點:

全新卡適合企業採購和懶得折騰的個人使用者,優點是省事+開發票方便(含稅)+有售後,缺點是同價格對比下面兩類的性能要差一些。

二手卡/翻新卡適合有一定知識儲備+動手能力的個人使用者,優點是性價比高,缺點是需要花時間檢測+使用壽命未知+可能需要動手翻新。

魔改卡適合有折騰時間的玩家,優點是紙面性價比會比常規二手卡還高,缺點是必須特定CPU主機板才能用+部分軟體會有Bug無法正確調用。

后兩類之前都有單獨講解過,本文分享的是第一類,也就是全新亮機卡怎麼選,未來這兩類有大變動再單獨開坑和大家分享。

單說全新穩妥的亮機卡,目前有四個上游廠商可選,各有針對的使用場景:

NVIDIA顯卡,擁有目前行業內最強的生態,無論是生產力軟體還是遊戲表現都是斷層領先,但低價位沒有合適的型號,百元價位只能買到GTX1030(沒錯,還在賣)

AMD顯卡,遊戲表現比較突出,開源的FSR在幀生成等方面表現不錯,遊戲合作廠商也多,百元價位全新只能買到RX6500XT

Intel顯卡,生產力表現比較突出,在QSV技術加成下,不管是視頻剪輯還是直播都是斷層領先,遊戲也還行,百元價位全新有A310和A380可選

摩爾線程顯卡,剛起步的國產品牌,硬參數其實不差,但由於剛起步驅動跟不上硬體,主流生產力工具和遊戲表現都一般,得戰未來,百元價位全新有S30和S70可選

下表為AIC(核心廠商)常規在售的全新卡資訊,昂達、精粵這類非AIC廠商的價格會略低一些,GTX1660Ti這些卡也有可能限時返場。

如果讓我個人做推薦,目前會推薦Intel A系列顯卡,畢竟同級別型號賣的確實便宜,有短卡,覆蓋場景也足夠多,比較適合企業批量採購和低需求個人使用者使用。

⏹ 選購要點

本文以藍戟Intel Arc A310為案例設備,分享下選購亮機卡時一定要注意的要點,主要針對的是品牌整機,常規家用電腦一般沒這些注意點。

1️⃣ 機箱介面規格

加裝亮機卡的使用者,特別是企業使用者,原本電腦很多是品牌台式機,比如下圖的某品牌機只有8cm的單擋板位,常規尺寸的顯卡確實放不進去。

需要注意的兩個點如下圖所示:

第一是擋板長度,顯卡正常就8cm(對應半高顯卡)和12cm(對應全高顯卡)兩種,拿手機裝個尺子app,量一下機箱預留的槽位就知道怎麼選了。

第二是擋板寬度,上面的單擋板(對應極低性能的亮機卡)正常機箱都能安裝,下面的雙擋板(對應常規顯卡)部分品牌整機裝不了。

正常裝機的時候,除了擋板以外,顯卡長度也有講究,當然本文不涉及這塊,亮機卡正常都不會超過機箱限長,注意擋板就好。

2️⃣ 電源供電線材

同樣還是品牌整機的問題,部分品牌機的原裝電源並沒有8Pin的PSU供電,說人話,需要獨立供電的顯卡沒辦法直接加裝,要麼換顯卡,要麼換電源。

上面的匯總表中我特意列了,是否需要獨立供電這個參數很重要,顯卡頂部如果有下圖這個供電口,品牌機就得注意下了,懶得拆機看就問品牌機的客服。

3️⃣ CPU+主機板相容性

Intel A系列、AMD RX系列和摩爾線程在官網都有標註:

想要滿血使用這些較新的顯卡,Intel主機板需開啟Above 4G+Resizable Bar功能。

有些AMD主機板叫SAM,有些沿用Resizable Bar的叫法。

這倆BIOS的功能,太老的主機板和部分品牌機主機板不支援開啟,得去問主機板廠商的官網客服。

4️⃣ 顯示器介面匹配

目前在售的全新亮機卡基本都是DP+HDMI介面,老顯示器的VGA和DVI介面用不了,如果一定要用老介面顯示器,得額外買個轉接器。

⏹ 設備調試

考慮到有純新手看這篇文章,簡單介紹一下調試流程。

1️⃣ 安裝顯卡驅動

新增亮機卡比較簡單,正常顯卡品牌的官網下載對應驅動就行,這個就不多做介紹了。

如果之前電腦就有獨立顯卡,這次是做升級,一定要先用DDU刪除原有的顯卡驅動,之後再重新安裝,看不懂DDU是什麼,直接重裝系統會比較快。

2️⃣ 顯卡驅動調試

都買亮機卡了,一般都是不想太折騰,目前Intel、AMD和NVIDIA都有一鍵切換模式的功能,具體看驅動的使用說明,很簡單就不多做介紹了。

3️⃣ 目標軟體調試

不同軟體的配置入口可能不同,但原理一樣的,這段舉幾個例子,首先是影音工具,一般在設置里可以指定工作硬體,比如直播軟體OBS,設置成QSV HEVC即可改用顯卡編碼。

其次是AI工具,需要在最初下載時就選擇適用當前顯卡的版本,比如Intel顯卡就有專用的IPEX-LLM版本的Ollama,使用官方版本無法調用顯卡,A卡同理。

遊戲就比較複雜了,首先是DX版本選擇,本文提到的這些比較新的顯卡,一般建議將遊戲從DX11切換到DX12,會有較為明顯的FPS提升,CS、無畏契約和黑神話等都有可選的設置入口。

另外就是幀生成了,亮機卡一般不會支援各家的最新技術,遊戲內設置有個比較簡單的規則,除了NVIDIA顯卡外,不懂你就選FSR,正常都會有不錯的提升效果。

⏹ 性能評估

不管是加裝還是升級亮機卡,只要花錢肯定就必須得有提升,不然就是浪費錢,而且不能靠體感去感知,下面分享下幾個常見場景的評估方法。

1️⃣ 硬體利用率監控

最簡單評估硬體提升的方法就是打開任務管理器,觀看顯卡利用率和更換前有什麼變化就行,比如這裡使用藍戟A310錄製8K碼率視頻,顯卡利用率也就20-50%之間,非常穩定。

2️⃣ 跑分工具測試

看跑分評估提升也是不錯的方法,但不同跑分工具對應的場景不同,比如魯大師就是針對所有場景進行綜合評估,藍戟A310的測試結果如下圖所示:

顯卡得分為183501

這個分數比主流AMD RX6500XT略高,代表綜合性能更強,也是我推薦亮機卡用I卡的原因所在。

其次是DX11遊戲,對應英雄聯盟這類老遊戲,正常使用3DMark的FireStrike模組評估,測試結果如下圖所示:

顯卡分數為7619

這個分數比主流AMD RX6500XT低蠻多,也符合本文匯總表的定位。

其次是DX12遊戲,對應永劫無間、CS這類較新的遊戲,3A遊戲一般也是DX12,正常使用3DMark的TimeSpy模組評估,測試結果如下圖所示:

顯卡分數為3333

這個分數比主流AMD RX6500XT只是略低,i卡玩玩新遊戲還是不錯的。

最後是大火的AI,Ollama本身就帶數據統計,執行運行代碼時候後綴加上--verbose,隨便問個問題就能顯示推理速度,測試結果如下圖所示:

使用DeepSeek 7b模型,平均推理速度為10.96tokens/s

只能說低需求用戶無網路時頂著用還行,不能當做主力工具使用。

3️⃣ 遊戲幀數測試

看到這裡的朋友應該還想知道亮機卡到底能不能打遊戲,這裡順手測試了幾個,FPS網游案例選擇無畏契約(DX11),畫質選擇1080P解析度+全低,測試結果如下圖所示:

單局遊戲平均幀數為152FPS。

玩也能玩,體驗還行。

案例選擇CS2(DX12),畫質選擇1080P解析度+全低,創意工坊的Benchmark測試結果如下圖所示:

平均幀數為187.6,P1為107.1。

i卡在DX12遊戲中的表現還是不錯的,能玩。

案例選擇黑神話悟空官方測試工具(DX12),畫質選擇1080P解析度+全低畫質+開啟FSR幀生成(A310不支持XeSS2),測試結果如下圖所示:

平均幀數為57FPS。

只能說,勉強能玩,畢竟顯存太小了。

⏹ 省流總結

如果您打算买一张全新亮机卡,需要注意點的點如下:

購買顯卡前,一定要確認現有機箱尺寸、機箱相容性和電源供電,不然裝不上去,另外太新的顯卡在老CPU+主機板上可能跑不滿。

本文開頭有千元內全新顯卡的匯總表,不同廠商對應不同的適用場景,如果懶得研究,可以直接選Intel A系列顯卡,綜合表現+性價比目前最好。

亮機卡也是需要調試的,主要是軟體/遊戲內的設置,本文舉了幾個比較典型的案例,大家可以參考下。

以上就是本次分享的省流版本,感謝觀看。

圖像識別與溯源防偽
圖像識別與溯源防偽
2025-04-06 00:2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