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證道。——唐淚」
香港電影的“撲街”,已是常態。
以最近兩年來看,輪番上陣的多部港產片里,賺到錢的片子,或僅有《九龍城寨之圍城》、《臨時劫案》和《破·地獄》這三部。
也很有趣,這幾部電影的主創,恰好是當下,站在香港影史華語票房榜最前面的三位演員。
不知不覺,新一輪“清庫存”行動,又提上日程。
不考慮梁朝偉那部積壓N年的《獵狐行動》,那本身也不算什麼港產片。
劉德華的《獵金行動》已經定檔五一,也據說古天樂的《送院途中》也同日上畫,就不知,後者是否也是內地同步。
而以港產片“存貨”論,撲街指數幾何?
電影存貨“哪家強”?
不出意外的話,古天樂的“存貨”數量,要冠絕整個香港影壇。
約略一數,從《風林火山》、《送院途中》,到《尋秦記》、《守闕者》、《尾隨》、《誰變走了大佛》、《偵戰》和《一線生機》,已有八部。
劉德華其後。
除了即將上映的《獵金遊戲》,還有《怒火漫延》、《無名之輩2》、《香港地》和《戰疫天使》這幾部電影,但後兩部或難見天日。
再數下來,可能就是郭富城了。
即便兩年時間沒有接戲,也還有英皇的商業電影《內幕》、小成本文藝片《六月的秘密》和《無名指》,共計三部“存貨”。
甄子丹和梁朝偉,就都“兩手空空”。
剩下就沒什麼好談了。
所以說到底,劉德華、郭富城和古天樂這三個人,當真算得港影“牌面”,而本年度來看,先不談結果如何,整個香港影壇,也幾乎就是看他們三人“唱戲”。
但前景並不美妙。
首先,《獵金遊戲》熱度極低。
以近年港片情況觀察,電影官方帳號的粉絲量、發佈視頻的點讚量及討論熱度,與電影最終票房和口碑之間,呈現一種“正比”形態。
關於這一點,筆者曾經對港片進行過分類統計和對比。
小成本港片,按票房高低排序,分別是2.37億的《臨時劫案》、1.87億的《毒舌律師》、1.56億的《談判專家》、8065萬的《暗殺風暴》、6488萬的《斷網》、4078萬的《別叫我“賭神”》和2176萬的《困獸》。
除了《斷網》和《困獸》,餘下電影的粉絲量和熱點視頻,皆與票房成正比。
大製作港片方面,包括6.84億的《九龍城寨之圍城》、5.74億的《金手指》、3.9億的《潛行》、3億的《危機航線》、2.84億的《掃毒3:人在天涯》、1.29億的《海關戰線》、1億的《爆裂點》和4904萬的《風再起時》。
除了一部《潛行》,熱度與最終票房倒掛,餘者無例外。
這就是規律。
所以,《獵金遊戲》將如何?
有華迷和筆者討論過,他們大概以為,票房不會怎麼高,但兩到三億總該有吧?
這繞回了“兩億基本盤”話題。
然當下此時,港產片能有兩億基本盤這件事,筆者以為,近乎奢望。
五一是次級熱檔。
劉偉強執導、馬麗領銜主演的《水餃皇后》,無疑是該檔期的鎮場影片,幾乎可以篤定,該片將橫掃整個五一檔期,並無對手。
《獵金遊戲》比《水餃皇后》更早一周發佈官方視頻,但無論粉絲量還是視頻點讚熱度,後者都數倍於前者。
這是一個非常明顯的信號。
上述“存貨”作品。
除了其中一小部分電影,絕大多數都尚在“捂盤”,連正式預告也不多見,但從投資體量、題材類型和主創歷史案例,可大致推測。
以筆者所見,《風林火山》、《內幕》和《怒火漫延》,這三部電影可高看一線,若檔期合適,或有一戰之力,《無名之輩2》一則非港片範疇,二則也不是劉德華控場的作品,可略,餘者則皆或撲街指數極高。
另外可單提一下郭富城。
此人有趣之處在於,三部“存貨”電影,有兩部都是現實文藝題材,甚至正在拍攝中的電影,也仍是這個路數。
偶像出身的演員裡面,他這條路當真是獨一無二。
本文列出了十六部電影。
其中《香港地》和《戰疫天使》出局,《無名之輩2》也不在觀測之列,《六月的秘密》和《無名指》則非商業類型片,不考慮票房。
餘下電影。
若前文所言《風林火山》、《內幕》和《怒火漫延》,也告撲街。
那就不是什麼“指數”的問題了。
而是全軍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