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萬份心意背後,《崩壞:星穹鐵道》如何用一本紀念畫冊詮釋“陪伴”的價值
更新于:2025-04-05 23:50:54

最近,《崩壞:星穹鐵道》(下文簡稱《星鐵》)迎來了2周年。在這個重要的時間點,它幹了一件震動遊戲圈的大事——為了答謝玩家的支援,將向“過去1年陪伴的開拓者”送出240萬本紀念冊。

這個消息自然是在遊戲圈子裡引起了軒然大波——一方面,在此之前,從來沒有任何一個遊戲為玩家送出這麼多的實體紀念物,米哈遊的手筆令人驚歎;另一方面,既然有這麼多人能夠獲得這份紀念冊,“能夠成為240萬分之一”也就成了一件既有趣、又與有榮焉的事。

不僅玩家對遊戲的周年活動十分關注,就連官媒也注意到這件事,並肯定其價值。《解放日報》報導:“這不僅是全球遊戲周邊單次贈送規模之最,對出版業來說,這個超大訂單對生產技術、生產流程乃至物流等產業鏈環節,都是一次反覆運算。”

240萬份誠意

看到《星鐵》紀念冊的消息時,我的第一印象是“量大管飽”。作為一本實體出版物,這本紀念冊的規模絕對堪稱豪華。根據官方資料,它包含了從遊戲上線至2.3版本的全部角色的立繪、三視圖、以及部分原畫,資訊量很大。玩家喜歡的、感興趣的、曾經感動過的部分,幾乎都在裡面。

目前在社區里,對於紀念冊的成本計算也眾說紛紜,1本定價108元,240萬本總價就是2.5億元;算上倉儲、物流、人工、機器等各種費用,還不算稅費,開銷至少也得有1億元了。

那麼,《星鐵》為了籌備這麼大量級的紀念冊,都做了哪些準備?

首先是內容和選材,企劃組希望能盡可能多且全面地奉上讓玩家滿意的內容。小到頁碼,大到立繪,版面上每一個設計元素的大小和位置都經過反覆微調才最終定型。從初排到定稿,中間修改過不下幾十種版本,對全書的審查次數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其次,優秀的內容需要足夠好的載體。為此,《星鐵》紀念冊選用了超感紙,這種紙的印刷效果好,分量足,當然價格也很貴——但為了收到紀念冊的玩家能夠滿意,團隊採購的紙張超過了2300噸。

印刷過程同樣需要克服許多困難。最明顯的當然是印數——達到200萬這個量級之後,不同印刷廠乃至印刷機之間的色差、時間、損耗等問題都會大幅增長,為製作方增加不必要的成本。為此,製作團隊針對生產鏈的各個環節引進了智慧化設備和系統。

這之後便是物流。為了應對運輸過程中的潛在風險,團隊設計了多級緩衝封裝方案,連瓦楞紙板的摺疊方式對防護效果的影響都計算了進去。最終,他們採用了“氣柱袋加飛機盒”的組合結構,盡量降低物流環節的磕碰損傷。

歸根結底,對於實體出版行業,“240萬冊全彩畫冊”的確是一個相當驚人,以至於超越了一般範疇的數位。我不記得有什麼大開本全彩畫冊達到過這個印量。至於作為遊戲周邊,被生產,被贈送,更是從未有過。事實上,在此之前唯一做過類似的事情只有《崩壞3》免費贈送原畫集,如果按照連續贈送3年來看,累計也達到了150萬冊——確實不少,但和一次性發出240萬冊相比,印刷、倉儲、物流的壓力也不可同日而語。

因此,不論是在玩家眼中,還是在遊戲行業里,《星鐵》這240萬本紀念冊都是一次財大氣粗的展示,它意味著《星鐵》有足夠的勇氣去做一件不求回報的“虧本生意”,願意豪擲億元來為它的愛好者們提供一件實打實的紀念產品。

然而,作為玩家,我仍然能夠從這一切背後感受到官方的真誠:畢竟這不是一串代碼發到郵箱裡就能完成的福利饋贈,而是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做出的實體產品。因為重視玩家一直以來的陪伴,才會不惜成本,想要把紀念冊以最完美的姿態送到玩家手中……“這樣肯為朕花心思的遊戲,能壞到哪裡去呢”?  

240萬份陪伴

遊戲廠商有情懷,這事兒經常讓我比較感慨。現在這個年代,大家喜歡數位化,然而像米哈遊這種公司卻往往會花時間花力氣做一些更“傳統”的周邊產品,質量和審美還都相當驚人。

我想,這一方面是因為廠商有一定的情懷,並且喜愛自己的產品;另一方面,玩家對遊戲投入熱情,對遊戲的角色有高度認同,才會對遊戲的外延產物產生追求和興趣——雖然有點俗套,但這正是經營IP的正確思路:遊戲的運營週期可能有限,但玩家對遊戲的情感可以延伸得更遠,讓IP保持長青。

就在昨日(3月30日),官方發佈了紀念冊獲取的規則條件。不難看出,紀念冊的核心回饋指標其實是和“陪伴”息息相關的:

實際上,這些條件里只有2個選項有些門檻,那就是“近一年內登錄遊戲340天”或“五星與光錐數量達到70”——相較而言,後者其實更像是避免部分玩家朋友因為消費習慣而錯失獎勵的“補丁”。

事實上,這也和我在社區瀏覽到的情況相符:有相當一部分玩家的反應是“鬆了一口氣”。很多玩家發帖表示,相比“全勤”(自遊戲運營起每日登錄、沒有間斷),過去1年裡登錄340天實在不是過分苛刻的要求。畢竟對於他們來說,每天上線一小會兒《星鐵》已經成了習慣,全自動回合制的玩法足夠放鬆,不會給人帶來太大壓力。

到了今天(3月31日),不少玩家就已經迫不及待地在社區里曬出了自己的340天記錄,只待版本更新遊戲內挑戰任務,就能輕鬆拿到紀念冊了。而此時曬出滿足340天的玩家,意味著從去年4月至今,一直是全勤登錄。

從社區的反饋不難側證,240本紀念冊里的220萬,應該就是依據“已經達成340天登錄”玩家的總量而制定的。而這個數據很難不讓業界感慨,年登錄340天,絕對是高黏性、對IP忠實的核心使用者。在這樣的前提下,符合條件的《星鐵》玩家居然如此之多,考慮到本年度《星鐵》也保持有持續新增,熱愛並沉浸於這款遊戲的玩家數量,想必相當驚人。

而那些暫時沒有完成目標的玩家也不用氣餒,《星鐵》官方還準備了額外20萬本紀念冊以其他的條件送出,如果能積极參與後續活動,足夠幸運的話,仍然有機會成為240萬中的一員。由此可見,官方已經考慮到了各種不同的用戶群體。 

當然,我也很自豪自己能夠成為這240萬分之一, “陪伴”聽起來是個有點誇張的詞,但我與《星鐵》的確保持著這樣的關係走過了將近2年。

這也不禁讓我回顧與星鐵相遇的時間:2年前,我從黑塔空間站啟程,歷經貝洛伯格、仙舟羅浮的冒險,再到匹諾康尼在午夜入夢,直至此刻在翁法羅斯開啟英雄史詩;在遊戲外,《星鐵》陪我度過了工作摸魚的時光、加班後的深夜;我還參加過它的嘉年華、漫展展會、線下聯動……在生活中的許多瞬間里都有《星鐵》的存在,而這一切都會融入紀念畫冊,作為記憶的載體,成為我人生的刻度。 

如今,我在遊戲媒體做編輯。除了玩家之外,我還得以站在遊戲行業的角度觀察《星鐵》以及與它相關的一切。一位遊戲從業者朋友曾經和我說,米哈遊總有一種與玩家“共創”的思路,而它帶來了一種獨特的社區生態,玩家在消費遊戲本身的內容之外,還能享受到一些額外的情感體驗,這種體驗又會強化玩家的身份認同。或許,紀念冊也是這種共創思路的產物:以紀念物的形式,為遊戲與玩家、玩家與玩家、玩家與流行文化之間建立更多的連接,讓遊戲和玩家共同成長。

絕對的浪漫

其實這幾年,我也拿到了不少遊戲的周邊產品,不僅有米哈遊的,還有許多其他公司的。總體而言,我覺得“二次元遊戲”公司相對而言會更重視這些“實體”的東西。

有時候,看著這些周邊,我能感覺到那種 “我們非常認真地對待我們營造、且生活在其中的世界”的情緒。相較於其他很多遊戲類型,二次元遊戲——或者,具體到《星鐵》——非常重視玩家和遊戲以及遊戲角色之間的情感連結,玩家們更傾向於真誠地面對遊戲和遊戲角色,也往往能夠從遊戲中得到快樂和安慰。正如《解放日報》報導中提到的,這是“拉近使用者與IP距離的有效方式”。

現在是個數位化的時代,我們在螢幕上的注意力要遠遠超過我們在實體出版物上的注意力。毋須諱言,對於玩家而言,這些紀念冊更大的作用並不是頻繁用來翻閱,而是用來收藏,或者說,它其實是一種“玩家和遊戲之間情感”的見證。

在實體出版行業,我們經常會強調“讀者拿著實體書時的感覺”。觸覺的感受是無法取代的。它讓我們感到安心,感到真實,也會引發我們的通感、思緒和回憶,讓我們感到彼此更加親近。

《星鐵》紀念冊也是這樣。一本本冊子既承載著星際旅途中各不相同的地域圖景,也凝結著開拓者們晝夜奮戰的閃光記憶。或許,每位開拓者踏上列車的時機不同、選擇各異、專長有別,但相伴而行的真摯情誼大概是相似的。也許多年後,當他們重新翻開這本畫冊,重新浮現的,除了星穹列車穿梭於銀河間激蕩起的壯麗史詩,也有街巷裡逐一翻找垃圾桶,會心一笑的時刻,以及在螢幕外,抽空進入這個世界的瑣碎日常里的溫存片段……而這本紀念冊,則成為連接兩個次元的躍遷信標。他會記起,在某個宇宙紀中,許多開拓者曾經在星穹列車上有過這麼一段日子,而這些日子會被《星穹鐵道》和它的玩家們共同演繹和珍藏。

這種感覺就叫做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