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糖都不吃,這種菌到底有多挑食啊啊啊?
更新于:2025-04-05 23:19:43

人為什麼喜歡吃糖?因為糖是甜的。那人又為什麼會覺得糖有甜味呢?

實際上,味道並不是食物自身的屬性,而是完全由人的舌頭判定的。同一種蔬菜,有的人覺得很苦,有的人就不覺得。大體說來,人之所以覺得某個東西好吃,那都是因為人體在歷史上很需要這個東西。當然,現在“糖過量”變成了新問題,但這並不影響糖本身對人體生理的重要性。

歸根結底,是因為糖特別容易轉化成能量。所有的生物都時刻需要能量才能活著,但是生物需要的能量都是比較溫和的,太強烈的能量就會破壞生物體的結構——所以人不能靠燒火生存,也不能靠接電線生存。

糖就是最好的能量來源:和氧氣一起,在幾十種酶的催化下,經歷一系列複雜的化學反應,把裡面的能量一點點溫柔地釋放出來,供人使用。在緊急情況下,人體也會拿其他化學物質來生成能量,但正常來說糖一直是主流。這不但對人成立,對地球上幾乎所有的生物都成立。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研究新發現:

一種不吃“糖”的微生物

不過,生物界永遠有例外。《自然通訊》近期報導了一種微生物——海原體。它就不吃糖,哪怕你把它泡在糖水裡,它都像是沒看見一樣。研究表明,它的體內完全失去了代謝糖的能力,其他生物負責讓糖發生反應的那些酶,它基本上丟光了。

那它的能量要從哪裡來呢?是個非常生僻的管道,精氨酸水解。這個管道只需要三個酶,但是能量效率上就天差地別了。理論上,一分子葡萄糖在生物體內最多可以產出 38 份能量,實踐中通常產出 30~32 份。可是一分子精氨酸,竟然只能產出一份又多一點能量。靠著這麼一點微不足道的能量,居然還能活下來,也真是難為它了。

那麼,為什麼這個菌會這麼節能呢?大概是因為它把身體其他部分能扔的也都扔掉了。它不但把代謝葡萄糖用到的幾十個酶都扔得差不多了,別的重要元件,它也是扔了個七七八八。

生物的重要資訊大都存在基因里,人體有兩萬多個基因負責編碼酶和其他蛋白質,還有一萬多個基因負責各種調節功能,加起來不到四萬。而這個菌呢,居然只剩下 359 個基因,只有人類的百分之一。

它是如何生存的?

精簡到這種程度的生物,到底怎麼生存的?答案是,它並不是獨立生活,而是住在一種深海八放珊瑚的體內。

一片深海珊瑚及蛇尾綱共生體。科學家研究的那種菌就生活在類似的珊瑚體內。圖片來源:wiki

我們熟悉的熱帶淺海珊瑚,大多是靠體內共生的藻類光合作用獲取能量。但是深海幾乎沒有陽光,生活在這裡的珊瑚基本上都是捕食者,靠吃別的微小動物和有機物碎屑為生。它們體內也有了其他的生物。我們對於這些生物還很缺乏瞭解。這次發現的菌,就是一個案例。

菌住在人家身體里幹嘛呢?一個顯然的好處是可以利用現成的營養物質,不用自己造了。人類目前發現的最簡單的獨立生活的生物,也有 1100 個基因,畢竟任何生物只要活著,就需要進行一些最基本的新陳代謝,製造一批最基本的身體零件。但假如這些零件可以從外界獲得,那就不需要自己造了。

對於獨立生活的生物來說,在茫茫大海裡偶然找到這些零件可以說是難如登天,完全不能指望。但是如果直接住在其他生物體內,那絕大部分零件身邊直接就有了。

珊瑚怎麼就允許它住在體內呢?

但是請等一下,那不就是“偷”別人家東西嗎?沒錯,很多寄生的微生物確實是在偷。但在這個案例里,深海珊瑚和它體內的菌好像還挺和諧的。前者並沒有要把它趕跑的跡象。通常來說,這意味著菌也給珊瑚做了一些好事作為回報,雙方的關係就成了互惠互利。這種關係就不再是寄生,而是共生了。

那麼這個菌到底給珊瑚做了什麼好事作為回報呢?研究者還不完全清楚,但論文里提出了兩種可能,一是防禦,二是廢物處理。

“防禦”指的是這個菌可以驅趕其他的寄生生物。科學家在菌的體內發現了一種很活躍的 DNA 切割系統,叫做 CRISPR。CRISPR 在當代生物技術里是一種非常非常重要的基因編輯工具。不過,它本來的作用是破壞入侵者的基因。也許這個菌可以使用 CRISPR 把別的有害寄生菌都消滅掉,作為回報,珊瑚就負責給菌提供一點營養。這有點像是養貓來抓老鼠,雖然貓也需要人去喂,但和老鼠的害處相比就無關緊要了。

“廢物處理”指的就是之前提到的菌的能量來源,也就是精氨酸。精氨酸水解是個非常低效的能量來源,遠遠比不上吃糖。會選擇這種能量看似難以理解,但如果這是有意的呢?如果這是符合珊瑚利益的呢?所有的生物都有分解氨基酸的需求。珊瑚完全有可能是把這個任務交給了菌來處理,過程中順帶釋放的能量就算是送給菌了。而菌這邊則是專心分解精氨酸,不和珊瑚爭搶寶貴的糖。這樣,就又變成雙贏的場景了。

當然,上述兩種可能性也許並不矛盾。

細菌是地球上真正的生物化學大師,發明了無數超乎想像的生化代謝途徑,相比之下大型動植物的生化代謝簡直是千篇一律。正因此,當代生物學研究里細菌的地位極其重要。這種菌的奇怪代謝大概不能直接説明人控糖,畢竟糖代謝對人太重要了不能整個丟棄——但是它或許能加深人類對生化進程的理解,說不定還能給生物學科研提供強有力的研究工具。

菌或許沒有腦子,但它們幾十億年試錯試出來的那麼多花招,未必就會輸給人類幾十年來的想像力。

書目

[1]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4-53855-5

轉載自:科普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