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隊史十大球星:姚麥上榜!姚明排名高於麥迪
更新于:2025-04-03 09:20:41

這份火箭隊史上最偉大、最優秀球員的排行榜,囊括了球隊兩次奪冠時期以及其他不同階段的耀眼球星。

休士頓火箭隊的球迷們,有幸見證過 NBA 歷史上諸多頂尖(以及身材最為高大)的球星風采。其中一些球星,率先為孤星之州(德克薩斯州)捧回了 NBA 總冠軍獎盃;而另一些球星,則在各自所處的時代里稱霸賽場,為球迷們奉獻了無數精彩瞬間。但究竟誰才堪稱火箭隊史上最傑出、最偉大的球員呢?接下來,就讓我們通過這份精心梳理的火箭隊史十大球星排行榜,一探究竟。

這份火箭隊史十大球星榜單,嚴格依據球員身披火箭戰袍期間的賽場表現,以及他們對球隊發展所做出的貢獻來評定。因此,儘管克裡斯・保羅貴為 NBA 歷史前 75 球星之一,但他在火箭效力的短短兩個賽季,尚不足以讓他躋身這份含金量十足的榜單。

在此,我們也向一些遺憾落選的球星,如查理斯・巴克利、甘迺・史密斯和史蒂夫・弗朗西斯致以誠摯歉意。言歸正傳,以下便是備受矚目的火箭隊史十大球星排行榜。

麥迪作為籃球名人堂成員,其職業生涯的巔峰時期是在奧蘭多魔術隊度過的,在那裡,他曾兩次榮膺得分王的殊榮。然而,在加盟休士頓火箭隊的六個賽季里,儘管始終未能在季後賽中取得重大突破,但特雷西・麥克格雷迪依舊憑藉自身實力,穩坐聯盟頂尖球員的寶座。

25 歲那年,麥迪轉投休士頓。在火箭效力期間,他場均能夠砍下 22.7 分,送出 5.6 次助攻,摘下 5.5 個籃板,還有 1.2 次搶斷入帳。

回顧火箭隊史,著名的雙人組合層出不窮,其中不少都在這份榜單中佔有一席之地。在長達近十年的時間里,麥迪與姚明攜手組成的雙人組,無疑是球隊輝煌歷史中最為璀璨的組合之一。

需要明確的是,這是一份聚焦於火箭隊最佳球員的排行榜,而非火箭隊史最重要人物排行榜,亦非最佳教練排行榜。倘若為後兩類榜單,魯迪・湯姆賈諾維奇毫無疑問將名列前茅。

即便僅從最佳球員的維度進行評選,魯迪・T 的排名依然相當靠前。

即便是在魯迪・湯姆賈諾維奇擔任火箭主教練的 12 年期間成長起來的球迷,可能也未曾充分意識到,他作為球員時同樣表現卓越。1970 年,聖地牙哥火箭隊在選秀大會上慧眼識珠,以榜眼簽選中了來自密歇根大學的湯姆賈諾維奇。1971 年,他更是助力球隊成功搬遷至德克薩斯州,用實際行動回報了球隊對他的信任。

在長達 11 年的球員生涯里,魯迪・T 場均能夠貢獻 17.4 分和 8.1 個籃板。然而,湯姆賈諾維奇的職業生涯最為令人扼腕歎息的是,1977 年,他慘遭科米特・華盛頓惡意拳擊,這次危及生命的受傷事件,極大地影響了他後續的職業生涯發展,否則,他極有可能取得更為輝煌的成就。

和特雷西・麥克格雷迪以及其他幾位排名相對靠後的球星類似,克萊德・德雷克斯勒在籃球歷史長河中,更多地被人們與另一支 NBA 球隊緊密聯繫在一起。“滑翔機” 在波特蘭開拓者隊度過了 12 個賽季的職業生涯,期間還曾在 NBA 總決賽中,與邁克爾・喬丹率領的芝加哥公牛隊展開激烈對決,只可惜最終未能奪冠。

32 歲時,德雷克斯勒接受交易,加盟了火箭隊,而這一決定也徹底改變了他的職業生涯軌跡和個人成就。

恰逢邁克爾・喬丹暫時轉戰棒球賽場,火箭隊順勢抓住機會,在 1994 年和 1995 年連續斬獲總冠軍。他與休士頓大學時期的隊友哈基姆・奧拉朱旺攜手組成的組合,堪稱火箭隊史最佳雙人組。對於那些此前始終無法戰勝公牛隊的球員們而言,這支火箭隊就如同超級英雄大集結,爆發出了驚人的戰鬥力。

火箭隊先後戰勝了派翠克・尤因和約翰・斯塔克斯領銜的紐約尼克斯隊,以及沙奎爾・奧尼爾和安芬尼・“便士”・哈達威率領的奧蘭多魔術隊,成功捧起總冠軍獎盃,其奪冠歷程可謂艱難異常。

這也正是德雷克斯勒即便在 30 多歲的年紀,依舊能夠場均貢獻 19.0 分、6.3 個籃板、5.7 次助攻和 1.9 次搶斷,並為休士頓帶來 NBA 總冠軍,值得人們由衷稱讚的原因所在。

圍繞魯迪・湯姆賈諾維奇的職業生涯,人們常常會發出 “如果…… 會怎樣” 的諸多假設。而拉爾夫・桑普森,或許堪稱 NBA 中這類假設最多的球員之一。

作為歷史上最為偉大的大學球員之一,身高 7 英尺 4 英寸(約 2.24 米)的桑普森在 1983 年 NBA 選秀大會上,以狀元秀的身份被火箭隊選中(頗具戲劇性的是,他比克萊德・德雷克斯勒整整早了 13 順位)。一年之後,火箭隊再度幸運地獲得狀元簽,並選中了奧拉朱旺。

這對被人們稱作 “雙塔” 的組合,原本被寄予厚望,有望徹底革新 NBA 的比賽風格。奧拉朱旺在眾多方面確實做到了這一點,他不僅成為了火箭隊史,更是整個聯盟歷史上最為出色的內線球員之一。桑普森在 1984 年榮膺年度最佳新秀獎,在前兩個賽季場均得分超過 20 分,籃板數達到 10 個,並在職業生涯的前四個賽季里成功入選全明星賽。

然而,從第三個賽季開始,傷病開始頻繁找上門來,並最終對他的職業生涯造成了嚴重影響,逐漸削弱了他原本獨特的運動能力和精湛球技。在為火箭效力五個賽季后,桑普森選擇離開球隊,在此期間,他場均能夠貢獻 19.7 分、10.5 個籃板和 1.6 次蓋帽。儘管這樣的數據已然相當出色,但距離歷史級別的偉大球員,仍存在一定差距。

在由 7 英尺(約 2.13 米)的奧拉朱旺和 7 英尺 4 英寸(約 2.24 米)的桑普森組成的 “雙塔” 時代落下帷幕之後,火箭隊在 2002 年再次幸運地獲得狀元簽,並選中了身高 7 英尺 6 英寸(約 2.29 米)的中國球星姚明。

和桑普森的情況類似,姚明的職業生涯也因身高過高,面臨著難以長久保持健康狀態的困境。不過,這位來自中國的大個子,在健康管理方面做得要比他在火箭的前輩更為出色。這位八次入選全明星、五次入選 NBA 最佳陣容的球員,在前三個賽季僅僅缺席了兩場比賽。

但在此之後,傷病(主要集中在腳部問題)開始頻繁侵襲,他僅有一個賽季的出場數超過了 57 場。不過,對於這位巨人中鋒而言,這些賽季的表現均堪稱亮眼。姚明退役時,場均在 32.5 分鐘的出場時間里,能夠貢獻 19.0 分、5.4 個籃板和 1.6 次蓋帽。他與沙克等最後一批傳統中鋒之間的精彩對決,至今仍為球迷們所津津樂道,堪稱經典。

姚明同時也是籃球比賽風格變革的一個縮影。2011 年他宣佈退役時,快節奏和空間型打法的時代已然全面來臨,在這樣的大背景下,7 英尺 6 英寸的中鋒倘若沒有像聖安東尼奧馬刺隊的維克多・文班亞馬那樣擁有極高超的球技,便很難在賽場上佔據一席之地。

埃爾文・海耶斯同樣是火箭隊選中的狀元秀,1968 年,聖地牙哥火箭隊在選秀大會上摘下了他。他為火箭隊效力了長達七個賽季,其中有三個賽季是在聖地牙哥度過,一個賽季在休士頓開啟職業生涯,後來又在休士頓續寫了三個賽季的籃球篇章。

在前四個賽季里,他場均得分超過 25 分,新秀賽季更是以場均 28.4 分的驚人成績榮膺得分王。儘管職業生涯後期,他的表現相較於前期略有下滑,但在火箭效力的整個期間,他場均依舊能夠穩定地得到 20.6 分和 12.2 個籃板。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期間他僅僅缺席了兩場比賽。

“大 E” 無疑是 NBA 歷史上最為出色的球員之一,憑藉四次入選全明星賽的優異成績,他也成功躋身火箭隊史最優秀球員的行列。

與這份榜單上的大多數球員有所不同,卡爾文・墨菲整個職業生涯都忠誠地效力於火箭隊,而且他還是 NBA 歷史上身高最矮的球員之一,僅有 5 英尺 9 英寸(約 1.75 米)。

這位來自尼亞加拉大學的球員在次輪才被選中,與榜單上眾多狀元秀相比,他的職業生涯堪稱一部充滿驚喜的逆襲史。儘管起初人們對他的期望並不高,但墨菲在職業生涯中場均能夠得到 17.9 分、4.4 次助攻和 1.5 次搶斷。

墨菲速度奇快,作風頑強,身體素質極為出色,尤其是考慮到他的身高因素,這一點就顯得更為難能可貴。在 1994 年奧拉朱旺打破他的紀錄之前,他一直穩坐火箭隊得分王的寶座。墨菲退役時,還保持著連續罰球命中數(78 次)和罰球命中率(89.2%)兩項驚人紀錄,儘管如今這兩項紀錄已被後來者超越。

詹姆斯・哈登是這份火箭隊史最佳球員榜單上,最為年輕的入選者。儘管他在休士頓的職業生涯結局略顯遺憾,但當他處於巔峰狀態時,“大鬍子” 無疑是歷史上最令對手膽寒的得分手之一。

2012 年,哈登從奧克拉荷馬城雷霆隊轉會至休士頓,並通過自身不懈努力,成功躋身這份榜單。在長達九個賽季的火箭生涯里,哈登場均能夠貢獻 29.6 分、7.7 次助攻、1.8 次搶斷和 6.0 個籃板,三分球命中率高達 36.2%,場均罰球次數更是達到 10.4 次。

這位畢業於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球星,在 2017 年榮膺助攻王(場均 11.2 次),並在 2018 年(場均 30.4 分)、2019 年(場均 36.1 分)和 2020 年(場均 34.4 分)三次榮膺得分王。2018 年,他更是榮獲 NBA 最有價值球員獎,並在效力火箭的每個賽季都成功入選全明星賽。如此卓越的成就,無疑使他穩穩躋身火箭隊史球員排行榜的前三名。

摩西・馬龍職業生涯輾轉效力過 9 支 NBA 球隊,並跟隨費城 76 人隊贏得過總冠軍,因此,人們大多將他與 76 人隊緊密聯繫在一起。然而,他職業生涯中最長的一段經歷,當屬在職業生涯早期為火箭隊效力的六個賽季。

在這段寶貴的時光里,他場均得分(24.0 分)、籃板(15.0 個)和蓋帽(1.6 次),均高於在其他球隊時期的表現。他為火箭隊五次入選全明星陣容,並在 1979 年(場均 17.6 個籃板)、1981 年(場均 14.8 個籃板)和 1982 年(場均 14.7 個籃板)榮膺籃板王。

1981 - 1982 賽季,是馬龍在休士頓的最後一個賽季,他場均出場時間高達 42.0 分鐘,在 82 場比賽中出戰 81 場,出勤率相當驚人。前一年,馬龍與卡爾文・墨菲和魯迪・湯姆賈諾維奇並肩作戰,帶領球隊首次闖入 NBA 總決賽,只可惜最終遺憾地輸給了拉裡・伯德率領的波士頓塞爾特人隊。

“大夢” 在 NBA 的 18 個賽季中,有 17 個賽季都效力於休士頓火箭隊,他成功贏得兩次總冠軍,當之無愧地被譽為火箭隊史最偉大的球員。

除了為球隊帶回兩座熠熠生輝的總冠軍獎盃,哈基姆・奧拉朱旺個人也收穫了數不勝數的榮譽。奧拉朱旺退役時,12 次入選全明星,12 次入選 NBA 最佳陣容,兩次榮膺籃板王,三次榮膺蓋帽王,兩次當選 NBA 總決賽最有價值球員,並在 1993 - 1994 賽季榮獲 NBA 最有價值球員獎。

他的數據表現同樣堪稱逆天。奧拉朱旺場均貢獻 21.8 分、11.1 個籃板、1.8 次搶斷和 3.2 次蓋帽。他還是火箭隊史出場次數、總上場時間、投籃命中數、投籃出手數、兩分球命中數、兩分球出手數、進攻籃板、防守籃板、總籃板、搶斷、蓋帽、場均蓋帽、勝利貢獻值、防守勝利貢獻值和總得分等多項數據的紀錄保持者。

將如此眾多的成就與總冠軍頭銜相結合,毫無疑問,無論從何種角度去定義,哈基姆・奧拉朱旺都是火箭隊史最傑出、最偉大的球員,同時也是 NBA 歷史上最為偉大的球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