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小炒哪家“豪橫”,江西敢說第二,畢竟湘菜小炒算是老前輩了!
江西小炒主打一個現場點菜,現場炒,要是沒有菜,老闆可能騎著他的電驢,跑去菜市場給你買菜。
如果你想吃的菜,功能表上沒有,你完全可以現場自己搭配。總之小炒店的老闆,大概率也會給你炒,只要不是太離譜的搭配。
反預製菜先鋒
“收割”打工人、摳門中產
老饕都知道,江西小炒店很多都是夫妻檔或者兄弟檔或者家人檔開的,店裡的經典標配便是一個大冷櫃,裡面密密麻麻都是菜,它們就等著被你配對。
一般江西小炒也有功能表,但經常吃的都懂,江西小炒的店,要是你隔壁吃的不是菜单上有的菜,那這味就對了!
沒有冷櫃,不能隨意點菜的江西小炒,那就沒有了“靈魂”。
很多江西人在剛走出江西的時候,以為飯館都是現點現炒,還能現場胡亂編菜,出去了之後才知道,很難有那麼質樸的飯館了。
繼湘菜之後是雲南菜流行,江西菜也終於迎來了“春天”。
價格跟著時價走,以為湘菜已經很便宜了,沒想到江西小炒更是便宜,看著這些功能表上的價格,單位數一個菜也能吃到,還是現炒的,就問,還要什麼自行車?
但是江西本地又不叫小炒,都叫某某菜館或者土菜館。
贛菜品牌崛起
從江西走到江浙滬一帶
江西菜從去年開始,就開始火了,江西小炒成了“網紅菜系”,江西也是不爭饅頭爭口氣了!
現在滿大街都是江西小炒店,甚至還冒出了一批連鎖品牌,尤其是北上廣深和江浙一帶很受歡迎。
像小江溪、藍邊碗、田耕記等新晉贛菜品牌,一般開在商場和商業街,比如萬象城、大悅城、萬達廣場。
眾所周知,江浙一帶尤其是浙江,去旅遊的遊客,估計真的只有肯德基和麥當勞好吃一點,被稱為美食荒漠不是沒有道理。
杭幫菜本地人吃的慣,雖然精緻但也貴,外地打工人大多吃不慣又甜又糯嘰嘰的杭幫菜,除非是不愛吃辣的廣東人,或許還能吃的慣杭幫菜。
尤其是浙江義烏,江西人很多,很多小老闆也是江西人,直接拿捏住他們的胃了。
而在廣東,江西小炒就是“木桶飯”,這些木桶菜的老闆大多是江西人!
木桶飯直接給江西菜換了個身份,還真是讓很多人嚇一跳,原來不知不覺就吃了很多次江西菜了。
根據紅餐網公開數據分析得出,到2024年10月為止,國內江西小炒店已經飆升到1.2萬家。
對比2023年同期,那時候也就2000多家而已,1年漲了4.5倍!
不到一個月,截至去年11月,1.2萬家狂飆到2萬家,這速度比高鐵還快。
那什麼江西小炒在江浙滬比較受歡迎?
很多江西“老表”在江浙滬打工,江西小炒也就跟著開了很多,所以江浙滬開始爆炒江西菜也是“蓄謀已久”了。
吃一頓江西小炒,花20元就可以吃的很好了,如果又要好又要飽,50元其實也足夠了,很多店人均也就是40元到70元。
江西小炒很多都是下飯菜、家常菜。
一般都是把食材放在冰柜里,顧客自己挑,現點現炒、便宜好吃、比預製菜好吃,這些都是其優點。
贛菜PK湘菜
誰更辣到食客的胃裡
江西小炒也有缺點,不管是街邊夫妻店還是品牌店,很多菜餚上面有湘菜的影子:
如江西小炒肉、香酥油浸魚、寧都三杯雞、井岡山脆筍、辣炒雞爪、紅燒甲魚、干鍋牛蛙、麻辣鴨等。
湘菜品牌如瀟湘閣、費大廚、湘辣辣、辣可哥、農耕記這些已有點名氣的餐飲品牌,是一二線城市“新中產”下班或平時聚餐、請客吃飯的不二選擇。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新晉起來的江西小炒,不管是味型,還是技法像,就連新中產或者“摳門”中產的客群也像。
不過話又說回來,湖南在歷史上也有江西人遷居過去?所以兩省的菜系有點相似也很正常,湖南妹子和江西妹子,長相氣質也很相似,性格熱情火辣。
湘菜、贛菜誰更受市場歡迎,到底誰在複製誰?誰能在小炒賽道上走的更遠,還得經過市場考驗。
“鍋氣”都能使用科技與狠活
很多菜都可以小炒,不一定是湘菜或者江西菜!
小炒菜好吃,加分項便是“鍋氣”!
地攤經濟帶動小炒攤主的錢袋子,尤其是炒河粉、炒米粉這些攤主,一份大概在10元到15元之間,猛火爆炒后的熱氣騰騰,就是老饕們舌頭上的“鍋氣”!
中餐和西餐的差別,也是這一道鍋氣,生冷的白人飯暖不了中國胃!
對於吃貨來說,鍋氣是分辨預製菜和現炒菜的關鍵。但是,沒想到鍋氣也能“預製”出來?
根據南方新聞網公開資訊分析得出,有些餐館老闆或不良商家,在菜上搞小動作,使用鍋氣香精,增加菜餚的“香氣”,其實是為了降低成本。
網上一搜,什麼竹葉粽香香精、食用鮑魚香精、花椒香精等食用鍋氣香精,真是小作坊下料猛。
鍋氣香精賣的也不便宜,隨便一點如10ml,價格就要25元,即便大瓶裝,100ml也要177元,科技與狠活也不便宜。
只要一滴,就可以免加大蒜、醬油、蠔油等配料,要知道這些配料的成本可不低。
有句話還真不是玩笑,打工人真的是吃出了一張“外賣臉”,所謂的“班味”大部分也是因為飲食不健康,常年吃外賣導致。
不將就的打工人不想吃外賣了,也想吃點好的,但江西小炒或者其他小炒,公司附近或者家樓下沒有的話咋整?
這不,代炒經濟出來了!
代炒經濟崛起,菜市場“廚師”代炒
對於打工人來說,每天上班8小時,有的甚至不止8小時,下班肯定不想動,更別說自己做飯了,大多數不得不點外賣,或者下館子,但是下館子一個人又太孤獨。
部分打工人為了健康著想,直接自己買菜、買肉,然後直接找一些代炒商家。
根據央視新聞公開資訊分析得出,上海某菜市場已經有提供類似代炒的服務,按菜類收加工費,價格從6元到20元不等。
當然你也可以直接點菜,但價格就很貴了,一個雞湯就要88元,一個甲魚湯就要288元,這價格對比餐館,也不便宜了。
除了上海菜市場有代炒服務外,像浙江、江西、福建、廣東等也都出現了“你買菜 ,我來做”的廚師代炒服務,而且訂單還很多,甚至出現了排隊的現象。
對於上班族來說,比外賣新鮮划算。
畢竟現在的外賣,大多是預製菜,也是很透明了。很多小炒店甚至不上外賣平臺,就是因為規定的時間,根本來不及炒菜。
即便如此,也有一些店打著現炒的賣點,其實是現場加熱而已,速度一樣很快,這種店你就要提防了。
一般大一點的酒樓、大排檔等店面放到外賣平臺,價格稍微貴很多,甚至比線下店面還貴一點,不然就是份量少一些。
而這些店,點一個時令青菜也要二十多元起,葷菜則要三十多元,更硬的菜則要五六十元起。
而且配送的時間明顯很久,基本都是快超時了,外賣小哥才會給你送到,揭開袋子確實是熱騰騰,很新鮮也很好吃,這種說現炒還可信一些。
預製菜還能持續多久
現在很多預製菜已經光明正大搬上超市,其實只要符合標準,以及消費者是知道的前提喜愛,預製菜也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一些罐頭、甜點等,其實在本質上跟預製菜沒啥區別,我們都知道這些常吃,偶爾吃就還行。
像山姆超市、開市客等超市,預製菜很多,有牛肉牛雜、鮑魚豬蹄包等,這種預製菜保質期就長一些。
除了這些,甚至還有很多熟食,像烤雞、雞塊、牛排等,都是買回家,直接加熱就可以吃,這一類保質期就稍微短一些。
像這種明著告訴你,這就是預製菜,愛買不買隨你,還情有可原。
很多商家隱瞞預製菜,甚至把一些只需要加熱的預製菜,謊稱不是預製菜,這種就不行了!
消費者是有知情權的,知道了還願意買單,那無可厚非。
很多知名火鍋品牌也是預製菜,不然怎麼可能上菜速度那麼快?
不管是預製菜巨頭,還是連鎖餐飲品牌,大多都配備有中央廚房,鏈路乾淨,有溯源,至少還能放心一些,但鏈路不乾淨,無法查找到源頭,那只能且吃且慌!
你怎麼看待江西小炒菜的爆火,你更傾向於預製菜還是現點現炒的菜?請留下你的看法,留言評論。